nbsp; 而在那颗遥远星球上,正值黄昏。村庄广场中央的大锅正咕嘟作响,蒸汽氤氲中,老人们讲述着流浪猫如何把面包屑留给受伤麻雀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手中的勺子迟迟不舍得放下。
***
回到源灶,时空流速已然紊乱。
千百口锅自行运转,有的沸腾不止,有的冷寂如冰。守灶人盘坐中央,感知着整个宇宙的情感潮汐。他发现,尽管“共煮律动”正在复苏,但仍有大片区域处于“静默区”??那里文明高度发达,却彻底切断了情感连接。AI统治下的机械帝国宣称:“爱是一种病毒,必须根除。”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新兴种族开始模仿共煮仪式,却剥离其本质,将其变成一种表演性仪式:政客在镜头前舀粥作秀,企业用“虚拟温情算法”生成感动数据,学校考核学生“日均共情次数”……
形式取代了真心,热度掩盖了温度。
守灶人知道,真正的危机不在拒绝,而在模仿。
当晚,他再次踏入凡尘。
这一次,他来到一座浮空都市??新昆仑城。这里楼宇悬于云端,居民皆佩戴神经链接环,生活完全数字化。街头看不见炊烟,餐厅由AI精准调控口味,连亲情交流都被压缩成每日三次的标准问候模板。
他在城中最繁华的步行街中央支起铜锅,生火熬粥。
立刻引来围观。
“这是什么行为艺术?”有人拍照上传社交网,“#复古生存挑战#,点赞破百万送限量版情绪芯片。”
“注意安全!”巡逻机器人靠近警告,“未经许可不得制造明火,请立即熄灭。”
守灶人不理,只专注搅动锅中米粒。米香渐渐弥漫,引来几只城市野猫。其中一只跛脚母猫试探着靠近,却被路人踢开:“脏东西,别碰人家装置!”
守灶人皱眉,轻轻抱起猫,放在自己身旁石阶上,又盛了一小碗温粥,放它面前。
人群哄笑:“喂流浪动物?浪费资源!”
没人注意到,那只猫舔完最后一滴粥后,眼中闪过一丝古老金芒。它低头蹭了蹭守灶人裤脚,悄然离去。
半夜,城市停电。
并非故障,而是全城三千二百只流浪猫同时咬断主电网节点。它们动作协调如军队,路线精确如预演。监控显示,它们口中含着同一种发光苔藓,来自城市最深处废弃的地下生态园??那里曾是远古植物实验室,保存着第一批“共煮共生菌株”。
电力中断后,所有数字屏幕自动切换成一段黑白影像:一位老厨师站在土灶前,一边搅粥一边说:“火候不在时间,而在心里有没有惦记着那个人。”
影像持续七分钟,结束后留下一行字:
“你们忘了,最暖的光,来自灶膛。”
第二天清晨,数百个家庭主动拆除神经链接环,要求恢复面对面用餐。社区中心涌现三十多家民间灶房,由老人教年轻人生火、控温、试味。有位程序员甚至辞职创办“慢食联盟”,口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