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鼓不想响的那天,我们自己成了鼓(1 / 2)

吃饱了吧 书友d 1431 字 8小时前

    主要出场人物:

    李元吉(男,轮值主理人竞选胜出者,野狐塾创办人,倔强聪慧)

    韩十三(男,前任轮值主理人,民间领袖,机敏果敢)

    柳扶风(女,默剧社领衔,精神传承者,坚韧温柔)

    崔九(男,傀儡戏班班主,江湖老油条,表面滑稽实则精明)

    林砚舟(男,工部小吏,沈砚秋堂兄,沉默但重情)

    朱秉文(男,内阁大学士,年迈持重,倾向开明)

    小石头(男,八岁,野狐塾最小学员,父母双亡,极少说话)

    单元内作用:承接“民艺塾”合法化后的权力落地危机,转入新生代独立执政的首次现实考验;通过一场“无声接管”的象征性仪式,展现草根体制如何以非对抗方式完成权威更替;为李元吉从“被选中者”蜕变为“开创者”提供心理与行动支点,同时暗示主角精神已彻底融入制度血脉

    情节:

    (1)牌匾挂上了,门却进不去

    “民艺塾”正式授牌当日,礼部遣员送来烫金匾额,锣鼓仪仗齐备,百姓夹道欢呼。然当李元吉率学员列队入塾时,守门衙役横枪拦住:“奉令,首月仅许观摩,教学须待‘督导司’核定课程。”崔九冷笑踢翻香案:“好一招‘认庙不认神’——牌给你,权还是我的。”众人愤懑,李元吉却蹲下身,对小石头说:“他们怕的不是我们上课,是怕我们教出不怕他们的人。”

    (2)他说,规矩是湿泥,得趁软捏

    韩十三未出面施压,反而派人送来一口旧铜锅、三捆竹简、一副石磨——皆是当年苏清商初建“疗音队”时用过的物件。他附言:“老东西不值钱,可上面有‘人味儿’。”李元吉彻夜研思,次日召集骨干,将铜锅倒扣为鼓,竹简裁片为板,石磨盘刻成节拍器,宣布“户外传习日”:每日辰时,于城东废校场露天授课,内容不限,来者皆学。消息一出,数百孩童携家什自发前来,席地而坐,宛如新塾。

    (3)她的影子,藏在最土的招数里

    柳扶风不再登台演默剧,而是带着学员逐坊走访,收集各巷口耳相传的童谣、哭丧调、夯土号子,汇编为《街声集》。她教孩子们把这些“粗鄙之声”拆解重组,配上踏足击掌的节奏,变成可传习的“活谱”。有老乐师讥讽:“这也能叫乐?”她只答:“当年也有人说,聋子不该听鼓。”七日后,《街声集·西市篇》在月旦评现场集体演绎,百人踩出暴雨临城之势,连监场御史都忍不住跟着跺脚打拍。

    (4)他的账,早埋在砖缝底下

    林砚舟借工部修渠之便,悄悄将“民艺塾”地下排水道与旧城暗沟连通,并在墙基嵌入空陶管,形成天然共鸣腔。某夜,李元吉率众在塾内低声诵读《醒心帖》,声波经管道扩散,竟使半里外的居民恍闻“地下有鼓”。流言四起:“清商铃转世为地脉声!”礼部欲封井查穴,百姓却自发守护:“这是孩子们的心跳,你们也敢堵?”

    (5)你说的课,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