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悬着的心,也莫名地安定了下来。
在她看来,苏董还能有什么搞不定的?
......
接下来的几天,网络上的舆论在王中军和华艺的有意推动下,愈演愈烈。
“苏然没眼光”、“外行资本毁掉电影圈”等论调甚嚣尘上。
乌而善更是被塑造成了“为艺术抗争资本”的悲情英雄,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作为风暴中心的苏然,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此刻的他,正通过视频连线,与另一个人,进行着一场关于“宇宙”的深度交流。
视频的另一头,正是《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华语科幻界的泰斗——大刘。
自从决定投资《流浪地球》后,苏然财大气粗地请大刘成为了编剧之一。
他并没有像网传的那样,只是当个制片人走个过场,而是真的将自己对于剧本改编的一些想法和构思,整理成详细的文档,发给了大刘探讨。
起初,大刘也以为这只是资本方的客套。
但在看了苏然发来的东西后,他彻底被震惊了。
苏然不仅对原著的理解极其深刻,甚至在很多关键情节的视觉化呈现、科学逻辑的自洽、以及如何平衡原著精神与商业片节奏上,提出了许多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的、极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构想!
“……刘老师,关于‘点燃木星’这个高潮部分,我有个想法。”
苏然对着屏幕,认真道:“我们不能只把它拍成一场视觉奇观,更要赋予它一种‘饱和式救援’的悲壮感。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救援队,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最后由华夏的救援队,完成这‘最后一棒’。这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我们华夏文明里‘天下大同’的终极体现。”
大刘听着,眼神越来越亮。
他扶了扶眼镜,激动地道:“对!就是这个感觉!苏然,你……你太懂了!你真的太懂科幻了!”
这几天,这样的交流,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两人亦师亦友,从剧本结构聊到宇宙航行,从哲学思辨聊到特效技术,越聊越投机。
大刘早已将苏然,引为自己创作生涯中,难得一遇的知己。
也正因如此,当他从助理口中,得知网上那些污蔑苏然是“不懂艺术的外行”、“视科幻为废品”的言论时,这位一向不问世事、潜心创作的科幻巨匠,第一次,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简直是一派胡言!”
他看着那些不堪入目的评论,胸口剧烈起伏。
那群只知道追名逐利的所谓“业内人”,根本不知道苏然为了《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尊重!
他们根本不懂,苏然的出现,对于举步维艰的华语科幻来,意味着什么!
大刘看不惯这群人的嘴脸。
更不愿让自己的“知己”,蒙受如此不白之冤。
于是,当天深夜,大刘便在自己的微博账号,更新了一条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