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的微博,起初并没引起什么大风浪。
直到一些资深的科幻迷和书粉,发现了这条动态,并震惊地将其转发到各大论坛,这颗被投进舆-论场的深水炸弹,才开始真正引爆它的威力。
【刘慈辛v】
“看到了网上的一些言论,不吐不快。”
“有人科幻电影是‘太空废品’,毫无市场前景。我写了一辈子科幻,听了半辈子这样的话。正是因为有太多这样‘聪明’的‘业内人’,我们的科幻电影才迟迟迈不出那一步。”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和网上一样,认为苏然先生是一位‘外行资本’。但在我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你们都错了。”
“苏然先生找到我,请我作为《流浪地球》的编剧,他带来的,不是一份投资意向书,而是一份长达数万字的、关于剧本改编的初步构想。其内容之专业,对原著精神理解之深刻,对科学逻辑推演之严谨,让我这个原作者都感到震惊。”
“在后续的合作中,他没有像其他资方那样,把我当成一个宣传用的‘吉祥物’,而是真正地邀请我加入编剧团队,与我探讨每一个情节的合理性,每一个视觉呈现的可能性。他对科幻的理解,绝不在任何一个科幻迷之下。”
“所以,他不是什么‘外行资本’,更不是什么‘人傻钱多’。他是在这个所有人都在追逐热点、计算回报率的时代,唯一一个,既有‘魄力’为一份近乎渺茫的科幻可能性赌上真金白银,又有‘专业’能力去亲自打磨这块璞玉的——同行者。”
“他,才是那个在黑暗中,给我们这些仰望星空的人,点亮第一支火把的人。”
“最后,我想质问某些将‘情怀’与‘民族史诗’挂在嘴边的电影人——重复好莱坞走过的路是未来,难道填补龙国的科幻市场不是未来?当你们因为拓荒者没有先照亮你们脚下的路,便要吹熄这支火把时,请问!到底是谁,在扼杀华语电影的未来?”
这条微博,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它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乌而善和王中君的脸上!
舆论,瞬间出现了分化。
之前一边倒嘲讽苏然的言论,开始被大量的质疑声所取代。
【卧槽!大刘本尊亲自下场了!这信息量太大了!】
【“点亮火把的同行者”!这个评价也太高了吧!】
【最后那段质问简直封神!格局!这才叫格局啊!】
【苏然才是照亮华语影视未来的人!】
当然,虽有了大刘的支援,有不少人支持苏然。
但大部分的路人网友,依然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只专注吃瓜,并未参与这场骂战。
......
华艺集团,董事长办公室。
王中君看着大刘的这条微博,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对一旁脸色有些难看的乌而善:“乌导,别在意。刘慈欣一个写书的,懂什么电影市场?他现在下场,只会让这场骂战的热度更高,对我们《封神》的宣传,百利而无一害!”
在王中君的授意下,乌而善果然不负所望,当晚再次发表了一篇名为《致一位活在象牙塔里的作家:和电影是两回事》的长文。
文章通篇都在阴阳怪气地“尊重”大刘的文学成就,但核心论调,却是在强调“电影是工业,是市场,不是纸上谈兵的幻想”,暗讽大刘“不懂商业”、“站着话不腰疼”,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不要对专业的电影制作指手画脚。
这篇文章,再次为这场骂战添上了一把干柴。
紧接着,【华夏科幻作家协会】官博和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科幻作家,都队形整齐地下场力挺大刘。
然而,正如王中君所料,这个协会在主流舆论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华艺组织的电影圈和水军所淹没,甚至被嘲讽为“书呆子抱团取暖,也想碰瓷电影圈?”
一时间,这场骂战,俨然从个人恩怨,升级为了“电影圈”与“文学圈”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