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为政治不掺杂情感,文化人的本质体现在肆意的个性上,所以品评一个文化人应当抛开政治不谈。
单说对待文人相轻这一点,就必须赞美一句曹丕是位完美的文化人,他的品格和文学上的成就同样值得夸耀,不但不轻视其他文人,还着力批判文人相轻的社会现象。
《典论》中用“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解释文化人相互轻视的原因,用“文非一体,鲜能备擅”
来说明学无止境;又借用一句哩语“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暗戳戳指摘某些文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就差嘲弄一句怕不是出于嫉妒吧。
曹丕敢于大大方方批评就代表他不会那样做,不光亲近吴质,对孔融、应玚、徐干、刘祯等人同样赞誉有加。
对曹丕而言应该就事论事,政治立场不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学术探讨不该掺杂政治。
欣赏吴质还有一个原因,曹丕趁国家的精力全放在统一战争接回吴质,本想着提醒他低调做人,一段时间之后曹丕放弃提醒对方的打算。
吴质没有因为咸鱼翻身有一丝得意,表面上看同过去没有变化依旧勤勤恳恳办事,然而曹丕看得出来吴质成熟了。
自从被外放朝歌吴质变的内敛很多,他看清楚很多人很多事,包括自己在内。
过去心里只有领导,抛弃自尊讨好,踏踏实实做事,都只为自己往上爬。
现在他心里仍旧只有领导,却不再专心谋取个人利益。
思想成长一丁点,人的境界就会脱胎换骨,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站的高看得远;从不同的方向梳理世界,看得远走的稳。
高举成人达己座右铭,真正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统治阶层服务,做好一名合格称职的办事员。
至于朱铄就算了,说不喜欢谈不上,纯粹和这个粗人没有共同语言。
偏偏这小子背景深厚的可怕,出身谯沛领袖丁冲部曲,追随过某个不方便提及的海内名士,从谯沛到冀州,包括颍川在内没一个不说他好。
真是想起谁来谁,朱铄摇晃小脑袋瓜紧跟着附和:“我看肯定要打,公子可以不出头咱们可不能闲着,我等该争取还是要争取。”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