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后脑勺呵呵傻笑:“在下就事论事,贾诩确实不如仲达忠厚。”
有幸和司马家二公子相提并论,吴质这才逐渐缓和下来,朝朱铄抱拳表示感谢:“彦才性情中人,我不如也。”
“那是自然。”
朱铄白了对方一眼。
刘琰和曹家人关系匪浅,和曹丕、曹洪、夏侯渊都是熟人,这层关系就是我朱铄张狂的资本。
心说要不是曹纯病重眼看快要不行,信不信我都敢牛叉到天上去。
陈群不打算在小插曲上浪费精力,眼前有更急迫的事情要弄清楚,曹操是事实上的国家领袖,他的继承人问题不是小事。
道理上讲早就该明确指定曹丕作继承人,然而曹操一直拖延连暗示都没有。
曹操有好几个儿子,久而久之大家不免拿袁绍作对比。
袁绍是喜欢三子袁尚,但这不是袁绍立小儿子继位的理由,因为袁家有自己的传统,就该袁尚继承亲爹的位置。
和袁氏相比曹氏就显得更像普通人家,儿子多做父亲的难免拿出来比较,大家都看得出曹操内心更偏向庶子曹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放着嫡长子曹丕不立转而宠爱未成年的庶子曹冲,给人一种曹丕因为是嫡长子才作副丞相,似乎是在等曹冲成年曹丕就该让位的感觉。
这并非不可能,曹昂之所以地位高一来生母是刘夫人,二来被高门出身的丁夫人抚养,子凭母贵是名正言顺的谯沛集团接班人。
曹昂的地位太稳,曹操爱喜欢谁喜欢谁,想动曹昂就三个字“不可能”
,非要加一个期限那就再来俩个字“永远”
。
失去曹昂是整个曹操阵营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是其他儿子的机会,再次遗憾的是其余儿子没有曹昂显赫的出身。
曹丕的母亲卞氏出身娼门,曹冲的母亲环夫人也大差不差,两位夫人处境相似,都没有深厚的背景。
正因如此曹操随时能用环夫人取而代之,曹冲便堂而皇之成为嫡长子,曹丕兄弟只有干瞪眼的份。
事情就纠结在这里,说曹操不想立曹丕就应该高高挂起来,干嘛给一套天团级的班底?陈群属于颍川集团顶层人物,司马家是河内士族乃至天下士族的领袖,吴质是郭嘉认可的智囊型人才,朱铄有深厚的谯沛背景。
高门寒门配齐全明显是为继位做准备,那你到时赶紧公布曹丕继位啊。
可曹操偏不,溺爱曹冲日甚一日,谁都猜不出他什么想法。
要知道立储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非常致命,悬而不决最终将重蹈袁氏覆辙。
一切都凭猜测,一切还在萌芽,关中造反这件事之前大家还仅停留在揣测阶段,至少曹丕是最接近继承人的儿子。
然而现在的情形说危机都不过分,曹操没有通知曹丕,连带陈群等人也被蒙在鼓里。
在坐几人都和曹丕深度绑定,陈群不打算藏着掖着:“在下以为,或可借助贾公做些文章。”
话音刚落司马懿和吴质一齐开口:“此论不可行!”
曹丕狐疑问道:“贾公算无遗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引为暗线有何不可?”
司马懿拱手道:“夫逆取顺守之道,当报之以义,以宽待急,以仁对暴,以忠抗诡,动不如静,每与常反事可成矣。”
曹丕不自觉皱眉,转而看向吴质询问:“季重也是此意?”
吴质微微颔:“思利必虑其害,欲成必有其败,大忠似愚随机应变才是上策。”
俩人的意见几乎一致: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不要动歪心思。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私底下搞小动作没有任何好处,曹操不是善茬,一旦行为暴露后果将不堪设想。
听到吴质的话曹丕才面露微笑,相比陈群和司马懿这种实干型人才,曹丕更亲近文学术气质浓郁的吴质。
说起“文人相轻”
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这个典故出自《典论》,而《典论》的作者正是曹丕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