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潇潇暮雨子规啼 二(3 / 3)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2247 字 7天前

脱离世俗高高供起来,可是徐干直接就讲孔子不是神也不是圣人,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

尤其是竹简上最后一句“疾而勿迫,徐而勿失,杂而勿结,放而勿逸,导人必因其性,自得之也。”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治学理念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行事方法,和今学“民不可使,知之由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琰彻底坐不住了:“人在哪里?我想见他。”

应玚抬手示意稍安勿躁:“他想写完,可是他很穷。

你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不受待见,他不愿意给人添麻烦。”

“我有刀不怕麻烦!

走,去找他!”

刘琰一下站起身急不可待朝外就走。

应玚紧忙拉住,眼前的师弟太着急,贸然行动怕坏了大事:“先听我讲完。

。”

徐干十五岁已经能“诵文数十万”

,二十岁名扬整个青州,还不是一般有名,之所以不为曹操办事,就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宁愿回家饿死也不改志向,可以说穷的有骨气。

对此大家用二十四个字形容: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潜身穷巷颐志保真,并日而食不以为戚。

其实徐干的富豪朋友相当多,其中不乏青州大族任旐的儿子任嘏,都不用他开口讨要钱财上赶着送到家。

可是徐干穷到尿血却坚持靠自己劳动所得,常年生活困苦落下一身病,明明写书需要钱,偏自己削竹制简用刀刻字病殃殃坚持写,总之朋友来看望可以,送酒可以,谁要敢送钱当场绝交。

目前《中论》写到一半,只有应玚和任嘏两个人看过,不是不想帮忙可徐干死活不答应。

写的什么徐干最清楚,当今主流不可能能容忍离经叛道,自己倒没什么,连累朋友跟着倒霉就说不过去了。

应玚和任嘏私下商量过,先这本书一定要写完,徐干怕连累朋友咱俩可以找别人帮忙,比如说某个手里拿刀的今学门人;其次徐干必须转移,《中论》这部书迟早会被现,徐干的身体经不起打击,继续留在中原环境太危险。

任嘏当然知道朋友说的带刀者是谁,当即认为可行,不但可行还要赶紧办,应玚出面谈妥直接就走,一切费用和沿路安全包在我们任家身上。

徐干对于气节很固执,不代表他是个傻子,能在没有打扰的环境下写完整部书当然好,写完还能不被毒死更好,毕竟谁都想教授弟子传承自身的思想。

不过在听说拜托帮忙的人是谁之后徐干犹豫了,因为这人的品德太次,跟她合作怕影响《中论》的声誉。

刘琰纠结半响开口道:“我之过如日月见食人皆知之,不图更固,但图不2者也。”

我过去犯的错就和日食月食一样明显,所有人都能看见,过去错误就摆在那我不图能改变固有看法,我只承诺一点,今后不会再犯相同的的错误。

刘琰这话讲的极尽谦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赌咒誓,完全将自身放在普通人的立场。

应玚眼角噙泪深深叹息一声,随着这声叹息,徐干门外进来躬身失礼:“晚辈徐伟长见过孝阳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