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女眷入宫为奴,老师,我太想进步了
正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特別重要的事情不开会。
古今中外,歷来如此。
而所谓大朝会,每逢朔望两日举行,也就是每月初一(朔日),和每月十五(望日)举行。
皇帝昨日亲政,故而今日这场大朝会,不在朔望两日大朝会之列,而是特例依照大乾会典,凡在京九品以上官员,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少说也有上千人,这么多人,能商量什么国家大事
故而大朝会,都是礼仪性质的。
这日清晨,卯时初刻,不仅仅是皇极殿內,就连皇极殿外广场上,都密密麻麻站满了文武官员。
李崇头戴冕冠,身穿赭黄袍,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在礼仪官的引导下,
缓步踏入皇极殿,踏上丹陛玉阶,稳稳坐在龙椅之上。
群臣跪拜,教坊司鼓乐齐鸣。
眾臣起身之后,开始献上各藩属国所上的贺表,以及一十三省地方督抚进献的贡品。
还有纠仪御史,立於群臣之中,监督文武官员之礼仪,看看有没有人打瞌睡,或是交头接耳的。
若是有,御史言官自会上摺子弹劾他。
再然后,十数名大臣轮番出列,告诉皇帝大乾天下海晏河清,万民安乐,好一番盛世景象。
李崇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大朝会,可他还是无聊得差点睡著。
没法子,身为皇帝,这是他必须忍受的酷刑之一。
过了一个多时辰,这一套流程才堪堪表演完毕。
又是好一阵鼓乐齐鸣,文武官员再次跪拜致贺,行礼如仪。
“万岁!”
“万岁!”
“万岁!”
山呼万岁之后,皇帝亲政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此打完收工。
大朝会结束之后,李崇来至武英殿,开始第一次处理朝堂政务。
依照大乾会典,文华殿和武英殿,都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而李崇之所以选择了武英殿,自有其深意存焉。
近二十年来,大乾朝堂文强武弱,这种现象李崇是想要改变的,也是他必须改变的。
至於如何改变
青萍起於微末,发於华枝,那就先从在武英殿处理政务,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吧。
今日內阁呈上来的政务並不多,只有区区二三十件,而且无甚大事。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想想也正常,皇帝刚刚亲政,处理政务肯定要有一个熟悉適应,循序渐进的过程。
若是皇帝甫一亲政,內阁便把一大堆政务,一股脑堆在皇帝案头,这不是忠心,更不是会办事。
这叫示威,这叫缺心眼。
李崇拿起最上面那个摺子,打开一瞧,是奏请王子腾父子,以及直系亲属腰斩弃市的摺子。
李崇拿起硃笔,画了一个圈,写了一个『准”字。
李崇拿起第二个摺子,是奏请章凤翼,祖父,父亲,子,孙,连章凤翼共五代人,以及直系亲属腰斩弃市的摺子。
以大乾的医疗条件,章凤翼他们家能五世同堂,称得上是祥瑞之家了。
李崇暗嘆一声,可惜了。
隨即拿起硃笔,画了一个圈,写了一个『准』字。
再然后是奏请孟元康凌迟处死,其子孙三代,不得科举的摺子,李崇依样画葫芦,准其所奏。
李崇又批了几份摺子,见有七八份摺子,单独放在一起,李崇把它们全部打开一瞧,是奏请贾家,史家,以及其他有功勋贵家里,处置王家之女的摺子。
虽然李崇已经答应了贾元春,和史家兄弟等有功勋贵,会赦免他们家的王家之女。
但三法司给他们定罪量刑之时,还是会按照本来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