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冰蟾破译(2 / 3)

微的、与周围墨色浓度略有差异的絮状痕迹。这些痕迹并非随机分布,而是隐隐构成了某种……扭曲的线条?

他心中一动,立刻将烛台挪近,调整角度,屏息凝神地观察。果然,那些细微的痕迹并非偶然!它们是由墨汁中某种未能完全溶解的、颗粒更细腻的物质构成,在搅动后短暂地悬浮在特定层面,形成了若隐若现的图案和……数字?

为了看得更清楚,他取来一个放大镜(宋代已有类似工具,称为“叆叇”或“单照”),对着墨汁表面仔细观察。

这一次,他看得分明了!那些悬浮的细微颗粒,确实组成了一些扭曲的符号和数字!符号看起来像是某种简化或变体的算筹符号,而数字则是常见的汉字数字,如“柒”、“伍”、“叁”、“仟”、“佰”等,但它们排列的方式十分古怪,并非连贯的数额记录。

而且,他注意到,随着墨汁逐渐沉淀,那些符号和数字也在慢慢消失。

必须立刻记录下来!陈砚秋迅速铺开一张纸,用毛笔凭借记忆和放大镜的辅助,将那些转瞬即逝的符号和数字尽可能准确地临摹下来。

做完这一切,他看着纸上那些杂乱无章、意义不明的符号和数字,眉头紧锁。这显然是一种加密的信息,但密钥是什么?薛冰蟾只送来了墨锭,并未提供解密的方法。

他回想起薛冰蟾之前对“墨池祭”的观察。她曾提到,仪式中使用的不同墨锭,其香气略有差异,而主持仪式的“祭酒”在吟诵时,似乎对应着不同的香料添加顺序……

香气!难道密钥与墨锭的香气有关?

他再次凑近那碗墨汁,仔细分辨那股冷香。这香气很独特,并非单一的檀香或麝香,而是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他努力分辨着其中的成分:似乎有龙脑的清凉,有沉香的醇厚,还有一丝……苏合香的甜润,以及另一种他无法确定的、略带辛辣的气息。

不同的香料比例,对应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他看着纸上临摹下来的内容,尝试着将不同的香气成分与那些扭曲的符号联系起来,但毫无头绪。这需要极其专业的香料知识和大量的比对试验,非他所长。

这必然是薛冰蟾想要告诉他,却又无法在墨锭中直接言明的关键——她可能已经破译了这套以香料比例为密钥的密码系统!而她送来这块墨锭,一是为了示警,表明“墨池祭”确实隐藏着核心秘密;二来,或许也是希望他能凭借这块实物,去印证或继续她的发现。

就在这时,他临摹下来的那些符号中,有几个反复出现的、类似“鸮”字变体的图案,引起了他的注意。“鸮”,猫头鹰,常与夜晚、秘密、不祥联系在一起。在最近一次与三司漏洞相关的密报中,赵明烛似乎提到过,有一笔相当于十万贯的财物,被标记为“鸮羽”,即将通过特殊渠道运往辽国南京!

“鸮羽”!难道就是指代通过这种加密方式记录、与“墨池祭”相关的特定款项?

这个联想让陈砚秋豁然开朗!这些墨锭书写的内容,根本不是什么祭文或咒语,而是经过伪装的账目!那些扭曲的符号和数字,记录的是他们非法所得的流向和用途!而“墨池祭”仪式本身,恐怕就是他们内部对账、确认资金转移的一种隐秘集会!那些看似荒诞的吟诵,实则是诵读加密账目的暗语!

难怪“墨池祭”如此神秘,参与者皆是核心成员!这根本就是他们操控庞大黑金帝国的中枢神经!

想通了这一点,陈砚秋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这个组织的谨慎和狡猾,远超想象。他们竟然将如此关键的财务信息,隐藏在这种看似迷信荒诞的仪式之中!

薛冰蟾送来的这块墨锭,其加密的内容,极有可能就包含着那笔标记为“鸮羽”、即将运往辽国的十万贯财物的具体信息!或许是接收方,或许是运输路线,或许是交接暗号!

他必须立刻将这一发现告知赵明烛!同时,他也需要薛冰蟾破译的密码本,才能真正读懂这些墨锭中隐藏的信息!

他看了一眼窗外,夜色已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