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冰蟾破译(1 / 3)

连绵的秋雨终于停歇,天空洗过一般,呈现出一种清冷的湛蓝。但汴京城内的气氛却并未随之明朗,反而因三司自查、各部协查的风声而显得愈发紧张。官员们行色匆匆,交谈时也压低了声音,生怕卷入那看不见的漩涡。

陈砚秋将整理好的礼部账目核查报告呈交上去后,便暂时从繁杂的公务中抽身。然而,他内心的焦灼并未减少分毫。三司的巨大漏洞已然窥见,河北转运使之争迫在眉睫,黄河凌汛期日益临近……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而他手中,却依然缺少那最关键、最能一锤定音的证据。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零散、却可能隐藏着核心秘密的线索。“墨池祭”的诡异仪式,那些特制的、带有异香的墨锭,薛冰蟾曾提及这些墨锭可能与某种加密信息有关。之前因漕粮、军械、三司等更为紧迫的线索,对此事的追查暂时搁置。但现在,当其他线索似乎都遇到瓶颈时,这看似荒诞不经的“墨池祭”,或许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钥匙。

他需要薛冰蟾的帮助。然而,自从上次军械异动之事后,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已减少了直接联系。陈砚秋不确定薛冰蟾是否还在继续研究那些墨锭,或者是否有新的发现。

正当他思索如何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联系薛冰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送上门来。

这日散值回府,老林递给他一个扁平的木匣,说道:“姑爷,方才门房收到一个包裹,指名是给您的,送东西的人丢下便走了,未曾留下名帖。”

陈砚秋心中疑惑,接过木匣。木匣做工粗糙,并无任何标识。他回到书房,小心地打开,里面并无信函,只有一块用油纸包裹着的、巴掌大小的深色墨锭。

墨锭形制古朴,颜色黝黑,表面光滑,隐隐透着一股极淡的、难以形容的冷香。这香气……陈砚秋心中一凛,与他记忆中“墨池祭”时闻到的气味极为相似!

他拿起墨锭,仔细端详,发现在墨锭底部,刻着一个极细微的、几乎与墨色融为一体的图案——那是一只简笔的蟾蜍。

冰蟾!这是薛冰蟾的标记!她竟然用这种方式,将一块可能与“墨池祭”相关的墨锭送到了他手中!她是在告诉他,她有了重要的发现,并且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亲自前来,只能用这种隐秘的方式传递信息!

陈砚秋立刻明白了薛冰蟾的意图。她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块墨锭,更是一个需要他参与破解的谜题。她相信以他的智慧和观察力,能够从中看出端倪。

他关紧书房门窗,将墨锭放在书案上,就着明亮的烛光,再次仔细审视。墨锭除了底部的蟾蜍标记和那特殊的冷香外,表面并无其他明显刻字或纹路。他尝试用手指轻轻刮下一点墨粉,指尖传来细腻滑润的触感。

他取来一张宣纸,用清水研开些许墨粉,以笔蘸取,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墨色沉静,黑中隐隐透着一丝紫光,确非凡品。书写时,那股冷香似乎更浓郁了一些。

但除此之外,并无异常。

薛冰蟾想让他看什么?难道秘密隐藏在墨锭的内部?他犹豫着是否要毁掉这块墨锭。但若秘密不在内部,贸然破坏反而可能毁掉线索。

他沉思片刻,想起“墨池祭”中,那些墨锭是被投入水中化开使用的。难道需要用水?

他取来一个白瓷水盂,注入清水,然后小心地将墨锭的一端浸入水中。墨锭遇水,并未立刻融化,而是极其缓慢地释放出丝丝缕缕的墨迹,如同黑色的烟雾在水中弥漫开来。同时,那股冷香也随着水汽蒸腾而起,变得更加清晰可辨。

陈砚秋紧盯着水盂中的变化。墨迹在水中逐渐晕开,形成不规则的团块,并无特定形状。他耐心等待,直到整块墨锭在水中化开大半,清水变成了浓黑的墨汁。

似乎……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难道他理解错了?

他不甘心,用一支干净的竹签在墨汁中轻轻搅动。就在竹签划过墨汁中央时,他忽然注意到,在烛光的特定角度下,墨汁表面似乎浮现出一些极其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