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交子暗流(3 / 4)

凭自己现在的力量和处境,很难深入查证这些汇票背后的真相。他需要信息,需要来自外部的印证。

但如何传递消息?老林如同幽灵般监视着府内的一切,他与外界的任何非常规接触都可能引来怀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谁?”

“姑爷,是我,窈娘。”林窈娘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妾身见天色已晚,书房还未点灯,特命人熬了碗绿豆汤,给姑爷解解暑气。”

陈砚秋心中一动,起身开门。

林窈娘端着黑漆木盘站在门外,盘上放着一只白瓷碗,碗中绿豆汤色泽清亮,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青色的襦裙,发髻简单挽起,插着一支素银簪子,比起平日少了几分疏离,多了些许温婉。

“有劳夫人。”陈砚秋侧身让她进来。

林窈娘将木盘放在书案一角,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那张空白的宣纸,随即移开,轻声道:“听闻今日父亲叫姑爷去账房了?”

“是,看几笔从川蜀来的汇票。”陈砚秋端起绿豆汤,用汤匙轻轻搅动,语气平淡。

“哦?川蜀来的?”林窈娘似乎来了兴趣,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越来越浓的乌云,“可是永通、惠昌那几家钱铺的?”

陈砚秋舀汤的手微微一顿:“夫人也知道这几家钱铺?”

林窈娘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林家与川蜀生意往来多年,这几家都是老合作伙伴了。尤其是永通钱铺,听说背景颇深,与成都府的几位官人关系密切。”她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说起来,前些时日妾身整理母亲旧物,曾见过一封旧信,似乎是母亲一位远嫁蜀地的表亲所写,信中隐约提过,永通钱铺的东家,早年似乎与一个叫什么‘兰台旧友’的诗社有些渊源…”

兰台旧友!

陈砚秋心中剧震!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那是多年前汴京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人诗社,成员多为颇有文名的年轻官员和世家子弟,后来因卷入一场科场风波而逐渐星散。据赵明烛暗中查探,那个“清河”组织早期吸纳成员,很多便是以这类风雅诗社作为掩护和桥梁!

林窈娘此刻提起“兰台旧友”,是巧合,还是又一次隐晦的提示?她是在告诉他,永通钱铺与“清河”组织密切相关?而她母亲留下的那封“旧信”,是真有其物,还是她借以传递信息的托词?

雷声渐近,一道闪电划破昏暗的天空,瞬间照亮了林窈娘平静无波的脸庞,也照亮了陈砚秋眼中翻腾的惊疑。

“是么?这倒是未曾听闻。”陈砚秋压下心绪,低头喝了一口绿豆汤,清甜微凉的口感暂时驱散了些许烦躁,“看来这永通钱铺,确实不简单。”

林窈娘走到他身边,拿起空了的瓷碗,指尖在碗沿轻轻摩挲了一下,声音低得几乎被窗外的风声掩盖:“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姑爷在查看那些汇票时,还是…多加小心为好。有些印记,看到了,记在心里便好,未必需要立刻说出来。”

说完,她不等陈砚秋回应,便端起木盘,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陈砚秋站在原地,耳边回响着林窈娘最后那句话。“有些印记,看到了,记在心里便好…”她果然知道!她知道他看出了那些汇票印鉴的异常!她是在提醒他,不要在林振元面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发现和意图!

这个认知让陈砚秋背后再次泛起寒意。林窈娘在这个家里,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她似乎被困于父亲的意志与家族的牢笼,却又在某些关键时刻,向他递出微弱的信息和警示。她究竟是想利用他达成某种目的,还是真的在黑暗中,寻求一丝挣脱的可能?

暴雨终于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密集地敲打着屋顶和窗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书房内光线昏暗,陈砚秋没有点灯,他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黑暗中,任由思绪在雷雨声中翻腾。

林窈娘的提示,印证了他的猜测。那些汇票确实是关键。它们不仅连接着川蜀的过往,更指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