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封赏钱来,谏臣归京(1 / 5)

皇明 佚名 3493 字 18天前

第317章 封赏钱来,谏臣归京

随着熊廷弼在辽东连传捷报,赫图阿拉之战的战果愈发清晰,封赏有功将士的事宜也被提上了日程。

此事看似简单,实则颇为棘手。

封赏太厚重,恐引朝臣非议,说陛下重武轻文、赏罚失度。

封赏太微薄,又怕寒了边关将士的心,更难合陛下倚重军功的心意。

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侍郎袁可立、吏部尚书史继楷与首辅方从哲为此连日会商,反复斟酌,才总算拟定了一份封赏表。

至于为何吏部尚书从周嘉谟变成了史继楷,很简单。

朱由校给了周嘉谟许多机会,但他不中用。

好在最关键的时刻,他还算是迷途知返,因此还能保全性命。

朱由校便让他告老归乡了。

让做过吏部侍郎的史继楷暂领吏部。

至于吏部尚书的人选,朱由校还在物色当中。

四人对于封赏之事不敢耽搁,当即联袂前往乾清宫,将表章呈至御前。

朱由校坐在东暖阁的御案后,接过那份誊抄工整的封赏表,目光首先落在了最靠前的名字上。

毛文龙。

表章上对毛文龙的功绩与封赏写得明明白白:

“毛文龙,原任天津海防游击(从三品),此战作为奇袭赫图阿拉的发起者与统帅,统筹全局、决策千里,协调诸军步调,实为战役首功,当记‘运筹帷幄’之勋。

拟晋升为天津水师总兵官(正二品),封平虏伯,掌辽东沿海诸岛防务,节制皮岛、长山岛等水师;赏银五千两,彩缎百匹,特赐蟒衣玉带;荫其一子为锦衣卫百户,世袭罔替。”

朱由校指尖划过“平虏伯”三字,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这个封赏,可谓恰到好处。

从游击到总兵官,连跳数级,正二品的武官职位足以彰显其战功。

“平虏伯”的爵位虽属流爵,却已是异姓臣子能得的极高荣宠,既肯定了他“荡平虏寇”的功绩,又未逾越祖制。

掌辽东沿海诸岛防务,更是将实际兵权交予手中,让他能继续牵制建奴,与熊廷弼的陆上防线形成呼应。

至于蟒衣玉带与荫子锦衣卫百户,前者是高级官员的荣誉象征,后者则是对其家族的恩荫,既满足了武将对荣耀的渴求,也兼顾了其身后的家族荣光。

“嗯,毛文龙的封赏,拟得妥当。”

朱由校抬眼看向四人,语气中带着赞许。

“他敢奇袭敌巢,这份胆识与功勋,配得上这份恩荣。”

方从哲等人暗自松了口气。

陛下对首功之人的封赏无异议,后面的安排便好办多了。

毛文龙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将领,对其封赏的厚薄,实则是皇帝向朝野释放的信号:

有功必赏,绝不亏待为国效力的将士。

然而,当朱由校的目光落到祖大寿的封赏条目上时,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表章上写着,祖大寿原职参将(从三品),此战作为破城先锋,亲率敢死队撕开赫图阿拉城防,乃“冲锋陷阵之最,战功最著”,拟定晋升为副将。

“从参将只升副将”

朱由校指尖在“副将”二字上轻轻一点,语气里带着几分沉吟。

“他亲率死士登城,第一个杀进赫图阿拉,这般破城首功,只晋一阶,未免太轻了。”

方从哲连忙解释:“陛下,按军制,参将升副将已是常规晋阶,且祖参将……”

他话未说完,却见朱由校摆了摆手。

朱由校看着表章上对祖大寿功绩的描述,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决断:“祖大寿的封赏,改一改。”

他顿了顿,清晰地说道:“原职参将(从三品),当升为大同副总兵(从二品),协守总兵官,加‘都督佥事’衔,这勋阶与副总兵品阶相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