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圣心如铁,帝祚绵延(1 / 5)

皇明 佚名 3633 字 18天前

第316章 圣心如铁,帝祚绵延

时已入秋。

暖阁内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只余一丝恰到好处的微凉,正适合埋首案牍。

大明皇帝朱由校正批阅着奏折,眉宇间带着几分连日来难得的舒展。

昨日德胜门外的郊劳大典圆满落幕,将士们的英武与百姓的欢腾,至今仍在他脑海中回荡。

而祖大寿的麻烦,也总算尘埃落定。

解决的法子其实简单直接。

他让魏忠贤与王体乾动用了厂卫的力量,跟那些上蹿下跳的弹劾者“讲道理”。

这些言官与朝臣,看似清正廉明,动辄以“纲纪”“祖制”立论,可谁家没有些见不得光的尾巴

或是贪墨了几百两赈灾银子,或是纵容家奴强占了百姓田宅,再或是与地方藩王暗通款曲……

厂卫的密探早已将这些桩桩件件记录在案,平日里不动,不过是留着备用。

如今皇帝一声令下,这些“把柄”便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东厂的缇骑悄无声息地拜访了几位领头弹劾的官员,或是送上一迭记录着其贪腐行径的账册,或是“无意”间提及他那在外横行霸道的子侄。

无需多言,这些人便已冷汗涔涔。

再加上朱由校在朝堂上的强硬态度。

将所有弹劾奏疏留中不发,甚至借郊劳大典公开嘉奖祖大寿,明眼人都看得出,皇帝保人的决心已定,谁再敢触这个霉头,便是与皇权硬碰硬。

几番敲打下来,那些喧嚣的弹劾声果然渐渐平息。

但朱由校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暂时的沉寂。

朝臣们的对抗情绪,其实早已在暗中积蓄,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原因无他,他推行的新政,每一条都在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清查屯田,触动了藩王与勋贵的利益;整顿盐税,断了文官集团与盐商勾结的财路……

这些新政的受益者是底层百姓与国库,受损的却是盘根错节的官僚集团。

他们此刻之所以暂时蛰伏,不过是因为辽东大胜带来的锐气,以及厂卫的高压震慑。

可一旦这两样有了松动,比如边战再起波折,或是厂卫的手段引来更激烈的反弹。

这些人定会立刻跳出来,以更汹涌的姿态反扑。

朱由校望向窗外,宫墙巍峨,将紫禁城围得严严实实,却围不住朝堂上的暗流。

他想起萨尔浒之战后,万历、泰昌两朝的窘境。

彼时皇帝稍有举措,便被言官群起攻之,最终只能妥协退让,任由辽东局势糜烂。

若是换了那般软弱的君主,面对此番弹劾,恐怕早已为了“平息众怒”,将祖大寿推出去当替罪羊,新政自然也成了镜水月。

但他不会。

这场与既得利益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辽东的胜利是把双刃剑,既能为新政铺路,也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而他能依靠的,唯有手中的皇权、厂卫的獠牙,以及那些渴望改变的底层力量。

就在朱由校思索接下来诸事宜的时候,魏朝轻步走近,低声通禀:

“皇爷,户部尚书李长庚递了牌子,求见陛下。”

朱由校握着笔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魏朝,眼中掠过一丝诧异。

他这几日避李长庚如避瘟神,怎么突然主动求见

他放下朱笔,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边,心中暗自思忖。

该不会又是来哭穷的吧

自打推行新政以来,户部的银子就像流水般出去:辽东军费、赈济陕西旱灾、抢修黄河堤坝、补充京营军械……

哪一样都离不开钱,李长庚几乎三天两头就来“诉苦”,不是说库银告罄,就是说藩王拖欠税银,听得朱由校头都大了。

犹豫片刻,他还是道:“让他进来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