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空城盛京!战局良机(1 / 4)

另一边,已撤离将近三日的正红旗、镶红旗人马,在当天夜里收到了盛京皇城的军报。

礼亲王代善看着消息,不由得发出一声嗤笑:“愚不可及。已是死到临头,却还自以为得计。”

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大清可以不复存在,但我们满人绝不能亡。”

这已是他这个老臣最后的底线,甚至心中还涌现出一抹若有若无的庆幸。

幸好。

他们没有留在那座注定陷落的皇城。

幸好没有跟其他贝勒们的大军一同离开,否则定会被拖后腿,到头来被汉人追上,落得个生擒活捉的下场,沦为阶下囚,成了大清的耻辱。

只是此刻的代善还不知道,大明行军的速度比他意料中快出许多。

即便他们提早离开,也未必能真正全身而退,终究会遇上明军,形成摩擦。

几日后,正红旗的探子气喘吁吁地冲进营帐,一身风尘仆仆,急声通报:“报。东南方向发现大量人影,请王爷定夺。”

代善听闻,目光骤然凝重,当即问道:“可打着大明令旗?”

探子重重点头:“是。”

代善并未再问对方是哪一支明军。

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大清盛京皇城附近的,十有八九都是此前在正面战场击败过他们的部队。

无论领兵的是谁,军中必定带着足量的火炮与火铳,战力绝非此刻的正红旗、镶红旗所能抗衡。

对代善而言,如今绝非为大清报仇的时机,最重要的是保存正红旗、镶红旗的实力。

唯有如此,回到草原后重整部众时,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主与独立权。

至于为大清报仇、与明军死战的事,自有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这些“年轻长辈”去做。

他代善老了,不中用了。

“立刻改变行军方向。让部队绕开此处,绝不能与明军相逢。”

代善当机立断下令。

很快,正红旗与镶红旗的队伍便调转方向,匆匆撤离。

只是他们有提前探知的好运,先行离去的睿亲王多尔衮所率领的、重新组建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却没这么幸运。

“杀。”

杀伐声刚一响起,明军的火炮便齐齐轰鸣,随后一列列火铳手排开,在战场之上绽放出极其恐怖的威力。

正白旗与镶白旗的士兵虽拼死抵抗,多尔衮与多铎两兄弟也在不断调兵。

既要组织进攻,又要尽可能保存兵力准备撤退。

可他们撤退的路线,与前往盛京皇城的方向早已南辕北辙,偏偏撞上了孙传庭率领的明军。

战斗很快结束。

孙传庭看着多尔衮部队溃逃的方向,却陷入了犹豫:究竟是追剿大清睿亲王多尔衮更重要,还是先拿下盛京、覆灭大清更重要?

不到三分之一炷香的工夫,孙传庭长叹一声,已然做出决断:即便追上多尔衮又如何?

凭对方麾下的正白旗与镶白旗,绝非他这一支部队能全部吃下的,就算靠着火器优势打赢,也大概率是惨胜。

更何况,多尔衮的仓促撤离,反而印证了一件事。

盛京必定空虚。

“快,快。全速前往盛京皇城。”

想到此处,孙传庭双眼骤然发亮,又惊又喜。

他心中清楚,多尔衮虽是睿亲王,可没了大清作为根基,顶多只是草原上一个寻常部落首领。

就算他有雄才大略,又能如何?

昔年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哪个不是草原天骄?

可最终不还是在大明火炮下覆灭,部落成员四散奔逃?

如今拿下盛京,才是天大的功绩。

孙传庭当即下令,率领部队朝着盛京皇城疾驰而去,那急切的模样,仿佛重现了昔年刘邦与项羽“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盛况。

对他而言,若是能先打下盛京皇城,功劳就算比不上三军大都督洪承畴,也绝对能屈居第二。

昔年梁国公祖大寿是如何靠着战功封爵的,如今军伍之内的高级将领无人不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