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过片刻,便有百十名木匠、铁匠踊跃报名,皆被带到平原郡城一处临时划出的场地。
霎时间,平地起作坊!
那些木匠师傅们,二话不说,纷纷掏出随身携带的吃饭家伙:
墨斗弹出笔直黑线,鲁班尺比划着长短方圆,锯子刨子叮当作响,就地伐木取材,摆开台面。
铁匠们虽大多没带炉锤,却也难不倒李晓明。
他下令军中士兵,将军中所用的铁骨朵、铁锏、乃至短柄铁锤等沉重兵器,收集一堆,
交给铁匠,让他们凑合使用,也能胡乱打铁。
铁匠们挖泥垒炉,不大功夫,便凑出了数十处冒着烟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台子!
虽简陋无比,却也热火朝天。
“陈二!再去军需处!”
李晓明继续下令,“将那运粮的大车,卸空四五十辆!将空车拉到木匠这里来!”
他又取来纸笔,凝神回想,手中笔走龙蛇,
凭着脑子里的模糊想象,刷刷几笔,竟画出了几幅古怪器械的草图。
他将草图交给木匠头目和铁匠头目,沉声道:“就照这个模样打造!越快越好,
也不必多么精细,数量多多益善!”
那些木匠铁匠接过图纸,面面相觑,个个挠头,实不知这画的是什么物件?有何用处?
但那“领赏归家”四个字如同定心丸。
管它呢!只要按图索骥、依样画瓢做出来就行!
至于好不好用?嘿,那可不关俺们匠人的事!
众人收起疑惑,埋头便干。
一时间,锯木声、刨木声、铁锤敲击声、风囊鼓风声交织一片,木屑铁花四处飞溅!
城中顿时四处冒烟,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偌大的平原郡,仿佛是个提前进入了工业化的小城。
李晓明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松懈。
他又命人将军中收集来的数百把短刀、长矛等兵器,一股脑儿堆到铁匠跟前:
“这些都是好铁料!拿去烧红了,按需打制部件!”
同时调拨两千名羯兵士卒过来,给工匠们充当帮工学徒,搬运木料、鼓动风囊、挥动大锤打下手。
肩负着数万条性命的李晓明,更是身先士卒。
他在汉复县时,曾有过打铁的经验,此时亲临每一处工棚,查看进度,指点疑难。
又安排士兵,搓制麻绳,收集大大小小的陶罐,鼓捣着一些旁人看不懂的小玩意。
李晓明整日忙碌,身上的锦袍染得乌黑,脸上也蹭了好几道黑印子。
这一切,都被不时前来巡视的石勒看在眼里。
起初因斗殴抗命而积攒的愤怒与猜忌,在这热火朝天的景象面前,竟不知不觉消融了几分。
他看着李晓明那忙碌不休的身影,眼中渐渐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
——有审视,有探究,更添了几分惜才之意。
这陈祖发,是个操心办事的人,其执着坚韧,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