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玄幻奇幻>卑鄙的圣人:曹操(大全集)>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6部_第二章 后院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6部_第二章 后院起(1 / 2)

推荐阅读:

“好一把倚天剑!有此宝器更壮曹公声威!”也不知谁扯着嗓子嚷了一声。

曹操擎剑在手上下打量,沉吟道:“锋利还在其次,妙就妙在这‘倚天’二字。老夫建功立业乃是倚仗天威,代当今天子扫灭狼烟,若是有人敢公然抗拒,那就是与天子作对,与大汉朝廷作对。即便他远在滨海地处百越,我曹某人一概倚仗天威,用这倚天剑将其诛灭!”

喝彩声中众人豪饮,曹操看似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瞧见孔张二人,赶紧收起宝剑斥责刘岱:“二位大人既然来了,何不通禀?你这差事怎么当的?”

刘岱知道是故意发作给外人看,赶紧跪地请罪。孔融劝道:“刘长史已经禀报过了,曹公没听见。”

曹操假模假式拍拍脑门:“哎哟哟,多有得罪,快请快请!”

在场众官员何曾见过他们俩情投意合的时候?皆万分诧异面面相觑,转眼间又见曹操二次上马继续行进,赶紧把稍稍抬起的头又低了下去……

敲打孙权

张纮乃广陵士人,因战乱避祸江东,后被孙策礼聘担任正议校尉,与彭城张昭共为军中谋主,协助孙策开辟江东基业,人称“江东二张”。后来孙氏强盛,力挫庐江刘勋、江夏黄祖,便派张纮到许都献表,名义上表示尊崇朝廷,实际上是向曹操示威。那时曹操还在备战官渡,哪敢轻易招惹,只得与孙氏结亲,又以天子名义拜张纮为侍御史留任朝中,还特意关照荀彧、孔融等对其多加礼遇。但是好景不长,孙策欲在袁曹对战之际坐收渔人之利,不料被陈登挫败,又在二次北伐途中遇刺身亡。

孙策一死,江东对曹操的威胁自然解除,张纮这个倚着靠山的使者反而成了砧上鱼肉,被牢牢攥在曹操手心里,在许都的岁月几乎是度日如年,每天都是如履薄冰。特别是孙权抢先攻灭李术之后,张纮的处境更加尴尬,心中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孙权不负父兄壮志,似是个可保之主;忧的是曹操势力已稳固,江东远不是对手,奇袭庐江过早暴露了锋芒。

这日王师回朝,张纮料想老曹迟早要跟他清算兵袭广陵的账,索性躲在省中不去迎接。继而闻知曹操带诸将入宫道贺,他实在坐不住了,赶紧找到荀彧求其从中美言。正在诉说之际,孔融笑呵呵来约他赴宴,荀彧顺水推舟在一旁敲边鼓,张纮心里更没底了,连番推辞不去。不多时就听金钟齐响,曹操等人已辞驾离宫,张纮推脱不过,只得揣着忐忑上了孔融的马车,尾随众将马队同赴司空府。

曹操佯作呵斥:“大胆卢洪,你不过是一小吏,老夫与公卿讲话也轮得到你插嘴吗?还不给我退下!”卢洪诺诺而退,曹操碰了个钉子,也不想再饶舌,赶紧提及正事,“老夫离京忒久,朝中之事多劳文举兄与诸位大人费心了。”

“皆是荀令君之功劳。”孔融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过这话也很别扭,究竟是说荀彧功劳大,还是说荀彧把持政务别人都摸不到呢?

曹操装听不懂,环顾四周微笑道:“今日朝廷官员来的不少,侍御史张纮(hong)怎么没到呢?”

张纮是昔日孙策派到许都朝觐的使者,被曹操表奏为侍御史,留在了许都。孔融与其关系融洽,听曹操特意询问,语气和缓了一些:“张大人请命入宫奉职,正陪在荀令君身边。”

“哦。”曹操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又道,“午时我府里设宴,犒劳此番出征的将领,文举兄也过来凑凑热闹吧。”

曹操微微颔首,策马而行扫视着跪拜的人群。这一次他不再推辞揖让,将所有赞美都欣然领受。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追求的不正是这一刻吗?现在虽不能说大功告成,但已是峰回路转前途光明,也该享受赞美了。何况他脑子并没闲着,接到荀彧的表章就盘算着如何教训那个不知深浅的孙权小儿,还有叛贼刘备尚有几千乌合之众盘踞汝南,等着他去算账。这么多事需要考虑,才没闲工夫跟这帮人客套呢。

曹丕、曹彰、曹植、曹玹、曹冲、曹彪等公子也来了,一路小跑来到马前迎接父亲。曹操只摆摆手:“为父安好,你等退下。”便继续往前走。

他浏览驿道左右,想寻找一张面孔,看到丁冲、董昭、杨沛等亲信时只是微微颔首,并没特意叫他们起来,而是继续张望,直到确定要找的人没露面,才挤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走着走着,猛一眼瞅见个冕冠青绶的大官竟长揖不跪,在一片匍匐的人堆里显得格外刺眼。曹操略一皱眉仔细打量,又是少府卿孔融。

曹操暗暗冷笑——大到朝廷小到家族,总会有不顺耳的杂音。像孔融这等腿比脖子硬的家伙也没办法计较,若同他讲理,他有十车话等着,巧言令色繁文缛节,没必要与他一般见识。更何况这枚胡桃的油没有榨干,还有华歆、王朗、邴原、张范、王烈等一大群名士避难在外,要靠孔融的名气吸引,还得继续利用他哩。想至此曹操本欲勒马与他叙谈,又见孔融身边跪着当朝国丈伏完,这就更不能等闲待之了,赶紧下来搀扶:“国丈,岂敢唐突您大驾,莫要折杀老夫啊!”

伏完诚惶诚恐道:“曹公抬爱了。究功劳而言,您挫败贼众立下不世之功,老朽应有此拜。若论官阶,上下之分自当如此。”如今的伏完已不是仪同三司的辅国将军,自董承、王子服因玉带诏之事被诛,他就主动上还印绶,转任中散大夫。

“袁先生请讲。”张纮擦了擦额角的汗水。

袁涣不紧不慢道:“在下的兄弟避难交州,因孙氏阻隔音讯难通。是不是请孙将军通融一下,以后朝廷到交州的公私使者就不要再阻挡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一个朝廷,如此行事何以为心?”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要紧之事。遣返避难士人影响孙氏的人望根基;放弃招诱袁术余党抑制江东发展;送还刘勋部从势必大长内部归顺朝廷之议。其实最要命的还是袁涣的建议,若准许曹操将诏命通到交州,不但把中原逃难名士竭泽而尽,而且许都朝廷很可能就此与交趾太守士燮建立关系,那岂不是在孙氏背后安插钉子?张纮环顾在座之人,听着这些苛刻的要求,霎时思绪游离,感觉自己并非坐在司空府大堂上,而是置身狼穴之中——曹操明摆着就是敲竹杠啊!

即便兵伐东吴只是吓唬人的话,但曹操依旧占据主动。只要给陈登传道令,叫他时不时南下骚扰,或稍微把立场倾向刘表,暗中支持其侵蚀长江下游,那就够孙权受的了。官渡之战后曹操实力大增,现在谁都无法单独与之抗衡。大丈夫能屈能伸,张纮微合二目,把火往下压了压,过了半晌才睁开眼答复道:“诸君提出的要求,在下一定修书转告孙氏。但允与不允,在下也不能保证。我张某人毕竟是朝廷的官啊!”

曹操从这话里听出了不满,若再加砝码恐怕要把张纮逼急了。真要是闹到两家翻脸,可对彼此都没好处,想至此决定见好就收,倏然起身踱到张纮席边:“卿这一句‘毕竟是朝廷的官’说得好。其实老夫之所以把您请到这里,也是因为这一点。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大汉朝,此乃你我共识。孙权奇袭庐江,声称是为严象报仇,保的也还是大汉朝嘛!如今有些好乱之士,怀不测之心,自以为可以坐断一方自树权威,思慕万乘之事。对于那样的人,老夫才懒得与他们饶舌,唯有拔剑相向,袁绍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些不肖之徒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我有窥觊神器之意,更是无稽之谈!曹某若非怀至忠之心,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这番话前面的是说给张纮听的,后面的是向孔融以及在场每个人申述。说完曹操亲自为张纮满上一盏酒,推到他眼前。这次张纮连谢都不谢了,端起来就灌。

曹操扑哧一笑:“子台言重了,咱们畅所欲言嘛。乘丧出兵是为不义,这也是兵法上的话,也不能说他没道理。”

张纮经此语点拨,方悟此事大有回旋余地,心里豁亮了一些,再不似刚才那般语无伦次:“乘丧出兵不过其一,当今局势才是紧要。荆州、扬州同在江南,两者此消彼长。前番孙策大败黄祖,扬州强而荆州弱。如今孙策已死,强弱之势颠倒。荆州刘表居心叵测,本欲与袁绍串通兴兵,逢长沙太守张羡举义才不得不罢手,如今他不但平了张氏,又掌控南部零陵、武陵、桂林等郡,兵势自南以逼江东。听闻刘表之侄刘磐常率骑兵劫掠江东,黎民百姓不堪其扰。曹公若要此时兵破江东,只怕鞭长莫及,得之亦不能久戍,岂不是徒然帮刘表的忙吗?”

这样精辟的分析,曹操丝毫无动于衷,自顾喝酒吃菜。张纮仍不敢怠慢,又道:“刘表素与袁氏交好,倘若曹公引兵南下,刘表串通袁绍兴兵,那时中原南北岂不皆为雠仇?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不可因一时之利同时与三家为敌啊!”

如此浅显的军事道理曹操岂会不懂?何况荀攸、郭嘉、许攸这帮人精都在,轮不到张纮这个孙氏的眼线来提醒。但今天曹操就是故意摆一个局,以此敲打一下刚刚显露锋芒的孙权,借张纮之口叫他明白明白谁才是当今天下的老大。所以听张纮急急忙忙把话讲完,曹操仅是抹抹嘴,假作叹息道:“远交近攻离强合弱,道理是这样。不过孙氏兄弟做得也太过分。广陵之事暂且不提,庐江郡也可以不计较。就说征召避难士人这一条,朝廷征辟华歆、王朗已有数年,孙氏就不放人,岂不是公然与朝廷作对?想起来我就有气……”说着话他用力把盏一摔,溅得满桌是酒。

张纮见其神色有变,正琢磨如何解释才得两全,闷头吃喝的孔融突然插话:“子纲啊,你虽受朝廷之职,毕竟与孙氏有旧。你能否写信劝劝孙权,叫他放人啊?”这温软一刀更厉害,索性把话挑明了。

夏侯惇会意,冷笑道:“江东孙氏藐视朝廷已久,官渡会战之时又袭击广陵,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刘备虽败,尚在汝南流窜。主公可遣一军将其剿灭,继而与李通合兵一处直逼江淮,以刘勋将军为先登,再约陈登、臧霸兵出广陵自下游出击,主公亲统大军殿后,必能一战而定江东!”

这个战略掷地有声,堂上众将不再叫嚷,直勾勾看着曹操,等待最终决定,可曹操偏不说话。张纮手心都攥出汗来了,扫视众将凶神恶煞形如鬼魅;荀攸、郭嘉等却低着头不搭茬;而坐在身边的孔融竟全不入耳,又是酒又是肉,吃得顺嘴流油。张纮不禁拉了拉孔融衣袖:“文举兄,你看这用兵之事……”

孔融乐呵呵道:“愚兄不谙用兵之道,这些事全凭曹公做主,我只管吃喝就好。来来来,咱们同饮一盏。”

张纮早听人说过,孔文举气死人不偿命,今天算是领教了,这哪里是庆功会,分明就是专门给他张某人摆的一场鸿门宴啊!张纮品透了滋味,又见曹操正笑眯眯望着自己,情知这局外人是装不下去了,便咬咬牙出席拜倒:“请恕下官唐突,有一言还请曹公三思。”

曹操就等他跳出来:“今日非是文武大宴,不必拘礼。子纲有什么话坐下来慢慢说。”

曹操打断道:“提这些客套话做什么?

曹某是真心赞赏您,不喝就是不给老夫面子。”

张纮哪还能抗拒,端起酒来仰脖就饮,正所谓无功不受禄,这糊涂酒简直是顺着后脊梁灌下去的。放下酒盏缓缓落座,屁股还未沾到榻上,就听许攸突然开言:“说到张大人的故乡广陵,那里可出了个好官!陈登陈元龙不但治民有方,而且颇能用兵。”说着话朝刘勋挤了挤眼睛,“以在下观之,陈元龙比子台兄强。你服不服啊?”

张纮洞若观火,这些话都是有用意的。刘勋当初被孙策击败,部下流散家小被俘,才投靠曹操;陈登却在广陵以少胜多击退了孙策,这话里话外全是冲江东孙氏说的。张纮预感明枪暗箭就要打过来了,连筷箸都不敢碰一下,凝视着诸人举动。果不其然,刘勋立刻借题发难:“哼!陈登不过误打误撞罢了,我偏没这等运气。可恨孙策小儿死于刺客之手,若不然我定要联兵江表报仇雪恨!”

许攸捻着小胡子,继续煽风点火:“子台兄自度比李术如何?莫说是孙策,只怕连人家弟弟也斗不过吧?”

王师凯旋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九月,许都城外鼓乐悠扬仪仗井然,驿道边站满了公卿朝臣。得知曹操班师回朝,天子刘协怎敢怠慢?连忙发下诏书,除省中当值官员外,自司徒赵温以下都要到城北十里以外相迎。

天子之命谁敢不从?曹公之威岂能不惧?满朝文武遵令而行,一窝蜂赶来。冠戴如山峦,大袖似层云,却没人敢交头接耳叙谈半句,因为曹操任命的校事卢洪、赵达也混迹人群中,时刻观察着所有人的举动,谁要是不留神说错一个字,都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众官员尽皆无语,目不斜视眺望北方,手底下整理着衣襟腰带,唯恐有失礼之处。

可在官员队伍后面数丈开外,气氛则截然不同。许都附近的屯民也听到消息了,一传十十传百,惹得临近村庄的百姓都赶来凑热闹。有不少人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而来,因为有士兵拦着不能上前,连靠近驿道的树上都爬满了人,大家都想争睹王师回朝的气派,更想看看那位定许都、兴屯田、灭吕布、败袁绍,美其名曰“立下不世之功”的大官究竟长什么模样。

冷清的官员和喧闹的百姓对比鲜明,所有人都在日头底下站着,等了半个多时辰,才见北方地平线上腾起征尘,大部队渐渐映入眼帘。不多时有戎装斥候快马奔来,向迎接的人群高声呼喊:“曹公率师回朝喽……”

张纮将信将疑,反复琢磨着那句“即便他远在滨海地处百越,我曹某人一概倚仗天威,用这倚天剑将其诛灭!”这话是不是冲江东孙氏说的;作揖上堂,见在座之人除了武将就是幕府参谋,竟再无其他朝官,张纮心中的不祥之感愈加强烈。

孔融却放得很开,随手拉张纮坐到一张空席前,戏谑道:“孟德兄,这倚天剑何处得来?该不会是从袁本初的大营吧?”

“袁绍岂配这‘倚天’二字?我也是偶然得之……”倚天剑的确不是官渡缴获之物,却是赵达、卢洪替他挖掘梁王墓泄恨,在梁孝王的陵寝中发现的陪葬品。这件事影响很恶劣,官渡战前陈琳还在檄文里提到,甚至添油加醋说曹操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专门盗墓。现在好不容易被人淡忘些,他可不想再提起,赶紧把剑收到匣中。

张纮这才注意到,紧挨着曹操坐的既不是夏侯惇也不是荀攸,而是官渡投诚的故人许攸和任过沛国父母官的刘勋,这或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也可以揣测出,曹操是想提高一下那些早年故交的地位,再树立一帮亲信。军师荀攸却坐在张绣等将的下垂手,与掾属袁涣共占一席,郭嘉、程昱更在其后。张纮正不得要领,却见曹操忽然端起酒相让:“久闻张大人乃广陵名士,前番出征在即,未能多与卿盘桓,曹某先敬您一盏!”

“不敢不敢,”张纮连忙避席,“曹公得胜还朝,下官还未向您贺功呢……”

孔融也真有诀窍,到府中不忙着见曹操,却道:“曹公许久未归必有些家事,不方便来了就打搅,咱随便找个地方坐坐。”竟把张纮领到掾属房去了。

毛玠、张京、司马朗等正在处理公务,见孔融领着张纮来了,赶紧让到上座,把差事都扔到一边,凑过来说闲话。这个说道:“曹公前日下令征辟的人避难江东,兵戎相隔来不了呀!”那个又道:“不单官渡之役急需善后,广陵郡也要安抚百姓。”有人故作糊涂:“庐江的事完了没有?那地方究竟是归属朝廷,还是归孙氏管辖?”还有人公然抱怨:“官渡用兵之际有人趁火打劫,是不是该向曹公提议算算旧账?”表面是与孔融聊天,其实句句影射张纮背后的孙氏。张纮不好张口,索性也装糊涂,低头不语暗自忍受。

就这么如坐针毡忍了小半个时辰,长史刘岱才溜溜达达进来:“哟!二位大人早到了呀,怎不知会一声?宴席都摆下了,快请到堂上去吧。主公要责怪我不会办事啦!”

挨了半天窝心骂,张纮哭笑不得,与孔融转侧门来至正堂下。离得老远就听里面人声喧闹,门帘高挑着,曹操正背对着堂口,手里举着一把宝剑向众人展示:“怎么样?此剑可算得世间少有之名器?”众人连声附和赞不绝口。

孔融没好意思唐突,立在门口待刘岱先去通禀。仔细观瞧,但见曹操掌中之剑甚是奇特,乃是久炼纯钢打造,全长将近五尺,刃宽竟有一尺,比普通佩剑大了不少,简直能当盾牌用,剑柄处金丝雕花多嵌宝石,确实堪称宝贝。刘岱进去通禀,曹操却似未听见,兀自向众人夸耀:“这剑还有一宗秘密,叫你等见识见识!”说罢顺手拿起一盏酒泼在剑上,那寒光耀眼的剑身隐隐约约显出篆体的“倚天”二字。

孔融料想这不过是句客套话,推辞道:“在下乃白面书生,不堪与诸位将军为伍,别扫了大家的兴致。”他话虽如此,口气却颇为轻巧,似乎根本不屑于与武夫为伍。

哪知曹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兄台不要辜负我一番美意哟,一定要来……还有,烦劳您邀请张纮,叫他同到鄙宅饮宴。”

“嗯?请张子纲一同赴宴?”

“不错,”曹操在他手腕上用力捏了两把,皮笑肉不笑道,“江东之地避难名士极多,如今河北之危已解,中州局势大定,是不是该商量一下,请那些羁旅高贤都……”

孔融虽执拗,却不糊涂,听曹操说一半便明白了,情知这是要借张纮之口逼孙权遣回避难名士,进而使其向朝廷就范。孔融故友王朗、华歆、孙邵之流都在那边,早盼着他们回来共商国是,一见曹操有此打算心中狂喜,忙应承下来:“下官明白了。明公请放心,我一定拉张纮共赴盛会!”说罢还朝曹操挤了挤眼睛,两人心领神会携手而笑。

曹操故作憨笑:“话虽如此,您毕竟是国之重戚,不能自贬身份,快快请起!”说着话回首叫许褚牵来匹马,请伏完乘骑,共赴皇宫面圣。待亲自扶他上去,曹操这才回头扫了孔融一眼,笑道:“文举兄,我可得恭喜你。昔日北海之失,多受袁绍父子之欺,如今我也算替你报仇了。”孔融曾担任北海相,是被袁谭击败才调回朝廷的。

曹操呼其为兄,姿态摆得够低了,这么说不过想要孔融一句恭维,可孔融偏不遂其愿:“朝廷大义当前,在下那点儿小得失算得了什么。下官唯贺曹公报国之举,并无分毫私情。”

“文举兄真是大公无私啊。”曹操非但不能驳斥,还得公然称赞,心里涩涩的。

话音刚落一旁窜出校事卢洪,手指孔融阴阳怪气道:“今日群臣迎接曹公尽皆下跪,孔大人独揖不跪,太失礼了吧?”校事的职责就是为曹操监视百官,孔融当面不服不忿,身为鹰犬岂能含糊放过。

孔融瞧不起这等猥琐之人,瞅都不瞅一眼,朗朗道:“我等是受天子之命前来迎候,别人跪不跪本官不便干涉,反正我以为不该轻天子而重同僚。”他这话有理有据,倒把卢洪顶了回去。

“痛快!”曹操笑了笑,又接着刚才的话说,“我记得孙权现在的名分还只是阳羡县令吧?我曹某人在这里许诺,倘若他肯答应刚才那几件事,我立刻表奏他为平虏将军,叫他名正言顺地管辖江东。”

张纮白了他一眼,恨得牙根都痒痒,却怎敢说个不字,连忙点头应承:“理所应当,此事下官去办,请曹公息怒。”

哪知这个承诺许出来,后面的苛刻条件跟着就来。许攸捻着老鼠胡子道:“前番袁术败亡,其麾下雷薄、陈兰、梅乾等啸聚江淮山岭。孙氏与这些僭逆遗寇串通往来不合适吧?也请张大人劝劝孙权,不要再做招降纳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您看何如?”虽是商量的语气,但话里话外绝无拒绝余地。

张纮搪塞道:“在下尽力而为。”

这还不算完,刘勋一拍桌子:“别的我可以不问,当初孙策偷袭皖城,抓了我的家小部曲,还夺走我的金银财宝,快叫他给我送回来,要是不送咱们就打!”

“刘将军过苛了。”袁涣笑呵呵接过话茬,“家眷部曲自应归还,至于金银财宝就算了吧。反正也是您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将军不要为了点儿私利难为人家……不过张大人,我也有点儿事求您。”

张纮可没敢动,依旧跪在那里:“下官以为未可讨伐江东。”

“为何?”曹操边吃菜边问话,似乎满不在乎。

张纮从曹操的问话中听不出任何特别语气,摸不透是实是虚,赶紧搜肠刮肚编理由:“因为……因为……孙策方死孙权年少,乘丧出兵大不义也……”

“哈哈哈……”他话还没说完,堂上众将无不大笑——虽说乘丧出兵大不义,可谁会真把这样的话当回事。战争永远是高于教条,这世道就是恃强凌弱,就是乘人之危。

刘勋与孙氏有仇,更是狐假虎威:“张子纲,你好大胆子!曹公奉天子以讨不臣,你敢说大不义?身为臣子为割据之贼辩解,你是何居心?”一句话问得张纮差点儿瘫在地上。

刘勋以歪就歪,提高了嗓门:“孙权孺子算什么东西?若不是老子跟随曹公身在河北,早就发兵剿了李术,何至于叫他抢个便宜?”

“现在举兵也不迟嘛。”乐进把吃着一半的肉都扔下了,“刘将军若要兴兵,末将愿讨个先行。孙策虽死,周瑜、程普还在,倒要跟他们分个高低上下。莫说是复夺庐江,连江东之地都给他平了!”

“对对对!”乐进这一闹,夏侯渊、张辽、朱灵这帮爱抢功的兵痞立时响应。

“嗯哼!”夏侯惇重重咳嗽一声,众将闻听都安静下来,他瞪着一只仅有的右眼,凶巴巴扫视众人,“用兵这么大的事情,岂由你们随便聒噪?”

曹操笑容可掬瞟了他一眼:“元让你又意下如何呢?”

“臣等奉诏迎候……”随着百官参差不齐地一声回应,黄钟大吕丝竹鼓吹骤起,奏的是得胜庆功之乐,震得人脑袋发蒙。看热闹的百姓也越发踊跃,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宛如鹅鸭。

因为是得胜回朝,军队早在半路上调整了位置,老病伤残一律编入后队押运辎重,走在最前面的是曹操的中军。这些士卒多是豫州本土人,凯旋回家自然无限喜悦,这会儿见如此多的人迎接,脸上立时泛出得意笑容,扛着长枪大戟也不觉累,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脚下的步子一个赛过一个高,仗着曹操之威要是有路都敢走到天上去。

刚过了千余步兵,又见甲胄兜鍪分外耀眼,曹操的亲卫虎豹骑随后而来。这支队伍是曹氏的子弟兵,都是亲戚族人乡里故旧的后人,统领者曹纯不仅身兼司空府参军,还在朝中挂有议郎的头衔。曹纯今天特意换了身镏金铠甲,手持大槊腰挎宝剑,骑着高头大马当先引路,后面的虎豹骑个个都顶盔贯甲罩袍束带,连马鬃都刷洗得油亮,透着十二万分的精神。

百姓一见此景欢呼雀跃,不知是谁还扯着嗓子叫了声好。可紧接着又见旌旗林立遮天蔽日,白旄节杖随风摇曳、金钺大斧寒光闪闪,数不清的将官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一名身量不高的中年将军。此人身披赤金铠甲,头顶赤缨兜鍪,腰配青釭宝剑,胯下黄骠战马;脸上观,此人已过不惑之年,灰蒙蒙长须间早有几许白茬,耳边发髻也是有黑有白,但白净的脸膛上却没什么皱纹,浓重的眉毛斜插入鬓,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微眯着,用余光扫视着左右人群;虽貌不惊人却不怒自威——正是大汉司空曹孟德。

曹操紧催坐骑快行几步,赫然凸显在队伍前方。此时尾随的不仅有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掾属,还多了许攸、鲜于辅、田豫、国渊、张郃、高览等河北归降之人,这气势威风不亚于天子出巡。如此英雄的将帅、如此气魄的军队,还有谁敢对这位饱受争议的司空大人有所指摘?所过之处官员纷纷跪倒在他的马蹄前,犹如一阵劲风吹伏了层层麦田;百姓们见官员都跪了,便糊里糊涂跟着也跪了,嘈杂喊嚷着迎接的话。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