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大清兴衰录> 第30章 康熙的机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康熙的机遇(1 / 1)

推荐阅读:

刚刚过去的削藩事件,造成了很多人的流离失所,但同时,这次事件也是一个大熔炉。对于康熙来说,也淬练出一批忠臣和良将。

而李光地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这次事件,想必李光地凭借他的能力,也能慢慢地升迁。

毕竟进了翰林院,只要不犯什么严重的政治错误,几年之后,运气好的就能分配到中央各部熬资格,有才的往往能入阁当大学士,没才的也能混个侍郎、郎中,就算点背,派到了地方,官也升得极快,十几年下来,做个地方大员也不难。

但是这次事件,给了李光地一次火速提升的机会。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月,李光地请假回家看望父母。很快吴三桂就起兵,紧接着,第二年三月,耿精忠就在福州响应吴三桂,郑经也从台湾出兵攻占了泉州。

我相信,冯锡范在找刘国轩之前,是承诺了刘国轩一些东西的,因为后来台湾一直是冯锡范主内政,刘国轩主军事。而如果是郑克臧当老大,他刘国轩是没有任何功劳的,以后自己的地位怎么样,很难讲。

在利益面前,刘国轩并不是一个讲道德的人。所以刘国轩很干脆的选择了和冯锡范站在一边。这个特点,将会在以后再次左右刘国轩的选择。

这个时候,陈永华又已经死了,郑克臧很孤单。冯锡范本来在台湾就很有影响力,加上刘国轩的支持,大家很容易地就说服了郑成功的老婆董氏在北园别馆(今台南开元寺)废掉继位不到三日的郑克臧,但是郑克臧不肯交出监国玺。冯锡范等人就诬陷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的,派人将他绞死。

要说政治斗争确实非常残酷,为了防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斩了草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除个根,因此,冯锡范等人顺便还逼死了怀着身孕的郑克臧的老婆、陈永华的女儿。

台湾内部的不稳,给了康熙一举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

第二,郑经死了。郑经死了之所以影响这么大,倒不是郑经本人的才能突出,完全是因为郑经的才能太不突出,以至于什么问题都没处理好,竟然导致了台湾的内乱。

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郑成功当年被气死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郑经与弟弟的乳母发生了婚外情,还生了个儿子,就是郑经的大儿子,叫郑克臧。

当然我们旧事重提,并不要要讨论郑经的婚外情问题,而是要讲一下这位郑克臧。虽然是偷情生的儿子,但是郑经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儿子的。早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郑经忙着参和吴三桂的事情的时候,他就早早立了郑克臧为世子,处理政务。

郑克臧很年轻,这个人的性格有点像他的爷爷郑成功,处理事情刚毅果决。

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陈永华的女婿。在陈永华的指导下,他处理事情秉公执法,即便是郑氏宗室也不例外,因此得罪了郑氏宗室和冯锡范等一些功勋老臣。

而康熙的国库里终于有钱了!

有钱了之后,康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搞海军,搞定台湾问题。

虽然有钱了,但这只是搞定台湾问题的一个充分条件。有一句话是金钱不是万能的。

确实是这样,历史上,多次有gdp非常低的国家搞定了gdp搞出倍的国家,比如说宋朝被元朝给干掉了,埃塞俄比亚打得意大利一筹莫展。

经济因素虽然重要,最终决定的还是人的因素。之所以说康熙幸运,这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而正是几个人才的出现,帮助康熙实现了他的梦想。

第30章康熙的机遇

而已经经过三藩事件洗礼的康熙,是绝对不愿意向对方示弱的。

对康熙来说,郑经是个十分讨厌的人。

如果要列出一个讨厌指数,吴三桂排名第一,郑经无疑要排名第二。

这个人天天吃饱没事干,嚷嚷着要反清复明。而且有时候又做出一副要和康熙谈判,妄图在海外自立的态度。

作为泉州当地的高考状元兼才子,李光地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因此这两个人得知李光地在老家以后,他们对李光地发出了招揽函。

面对这个情况,如果是个愤青,有可能痛骂耿精忠一顿,然后成为一名光荣的烈士,有可能还得赔上全家老小的姓名,除此之外,什么东西都得不到。

此时李光地31岁,已经过了愤青的年纪。这种赔本的买卖,他显然是不会做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李光地很配合地跑去见耿精忠。不过私下里,他嘱咐家人等到他到了福州以后,假装称他的父亲得了重病。他到了福州以后,他的家人果然按照他的吩咐给他写了信。百善孝为先,因此李光地很轻松地向耿精忠也请了个假。

本文由小说“”阅读。

在清朝内部,一直盯着台湾问题的李光地,在陈永华一死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听说陈永华病逝,李光地向康熙上疏表示:“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这位李光地,就是帮助康熙解决问题的第一个人才。

李光地,福建泉州人,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我相信,他之所以这么关注台湾问题,和他的籍贯应该是比较有关系的。他出生于1642年,参加了康熙九年(1670年)的全国的统考,成绩非常出色,一举夺得全国第五名(二甲第二名)。

因为成绩出色,他进了翰林院,当上了一名庶吉士。一开始李光地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编纂史书,国家档案之类的文书工作。

要知道,冯锡范和陈永华,虽然同为台湾三杰,但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两个人是水火不容的政敌。

而且在郑经时期,冯锡范和陈永华的地位基本上相当,和陈永华一样,冯锡范也是郑经的亲家——郑经二儿子郑克塽的岳父。

1681年正月,郑经病危时让郑克臧继承王位。但是郑氏宗室和冯锡范很不愿意由郑克臧继承,打算拥立他的弟弟郑克塽。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郑克塽年纪小,便于控制。

当然,要搞定这个事情,光靠冯锡范一个人,还是有难度的,毕竟现在台湾的军权是掌握在刘国轩手上,没有刘国轩的同意,冯锡范是不可能成功的。

面对和不和冯锡范联合这个问题,刘国轩做出了一个不太艰难的选择:同意。

而且仿佛是上天都在帮助康熙,这个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就是死了两个人。

而这两个人的死,对于台湾郑氏集团来说,是致命的。

第一,陈永华死了。鹿鼎记中陈永华是被郑克爽冯锡范害死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纯属胡扯。不过陈永华的死的确和冯锡范有点关系。他在权力斗争中受到了冯锡范和刘国轩的排挤,最后不得不提早退休。导致心情不太好,心情不太好,加上本来对台湾水土又不适应,最终生了病,搞得郁郁而终。

陈永华执政台湾士气,全心全意辅佐郑经,总理政务。陈永华为郑氏政权巩固统治、开发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第一次提出在台湾推行大陆教育制度,为台湾文教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可以说,陈永华对于台湾之贡献,无人可与之匹敌。后世对他的评价是,陈永华之于台湾,正如诸葛亮之于蜀汉。

郑经经常想办法在沿海地区抢劫,搞国家恐怖主义。郑经就属于那种你不惹他,但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他也要惹你的类型。

就像在这次三藩事件中,郑经同志也试图浑水摸鱼,一度占据了广东福建的部分地区。而且试图拥立明朝皇帝,让全国人民都来推翻自己。

好在后来和耿精忠闹翻了,而耿精忠又为了急于表现,追着郑经要报仇,虽然刘国轩的军事能力比较强,但是无奈力量对比太过于悬殊。最后郑经和刘国轩完全没法在大陆立足,不得不撤回了台湾。

所以康熙在搞定吴三桂之后,国家也终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事实再次证明,只要不自己折腾自己,中国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

短短两年时间,中原大地的经济就出现了复苏的景象。历史上,把从1681年开始之后的时期,称之为康熙盛世。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