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 薛仁贵与苏定方(1 / 7)

隋唐王朝 洪刘华 5364 字 23天前

    却说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去世后,唐蕃重燃战火。吐蕃不断蚕食其北方的吐谷浑,并将触手伸向西域。

    在大众的一般认知中,李治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背景板”,其性格懦弱无能,堪称“一代昏君”。实则,大唐帝国在李治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疆域面积也达到史上最大。

    得知西域吃紧,唐高宗立马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薛仁贵率领,向青藏高原行军,剑锋直指吐蕃都城逻娑(今西藏拉萨);另一路由突厥贵族阿史那忠率领,旨在收复失地,安抚受吐蕃威胁的西域各部。前往西域的这一路军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那便是以奉礼郎身份随军出征的骆宾王,他因此次西行成为唐诗史上较早亲历西域,并留下相关作品的大诗人。

    骆宾王出塞后,随唐军前往陌生的西域,一路上他既惊叹西域异于中原的景象,又感慨塞外行军的艰难,“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他因思念故乡而辗转反侧,“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也为奔赴前线而踌躇满志,“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场战争并未给骆宾王建功立业的机会。

    咸亨元年(670年),由名将薛仁贵率领的主力部队,在大非川(在今青海中部)遭遇出乎意料的大败,全军被迫撤退。这场失败不能全怪薛仁贵,他原本制定的计划是由辎重部队留守后方,自己率领轻锐部队奇袭吐蕃军。但副将郭待封不听老将之言,轻敌冒进,最终尽失粮草军械,遭受吐蕃大军围攻,薛仁贵不得不退兵。

    得知主线战场情况急转直下,心忧国事的骆宾王无疑遭受沉重打击。他在营地中遥望夕阳,悲愁涌上心头,写下这首《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大非川之败后,唐朝为避吐蕃之锋芒,不得不放弃西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吐蕃在攻陷西域十八州后,又趁机占据了安西四镇,迫使唐朝将安西都护府迁回西州。这一时期,蕃强唐弱,唐军被迫转入守势,西域岌岌可危。

    唐高宗立刻派薛仁贵长子薛丁山领兵增援。

    樊梨花的父亲樊洪本是西突厥寒江关关主,薛丁山走到寒江关时,樊梨花和父亲投靠大唐,樊梨花遵从师命嫁给薛丁山为妻。

    樊梨花才貌双全,她跟着薛丁山一起征战四方,立下赫赫军功,唐高宗念其军功,破例封其为威宁侯

    苏定方,本名苏烈,表字定方。年及弱冠,出身冀州豪强的他便拿起武器与父亲苏邕一起,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事力量,在隋末的乱世中讨伐流寇,保境安民。

    那时冀州一带烽烟四起,势力最强的流寇,当属清河郡张金称的队伍.

    出身农民阶层的张金称,是隋末山东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早期起兵之时,他尚抱有一丝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善心。可到后来引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孓遗”。这个表述可能有正统王朝对张金称一伙的贬低之意,但无法否认,这个时候的张金称已为祸一方。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