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淹,另外没有小拱棚等设施,夏季出不了菜太正常了~
不过雨季马上过了。
菜田还有没有改的必要呢?
不出意外,十月份会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年末还有寒潮。
在当下,农业与天气的共生关系是行业铁律,天定盈亏,菜价随风雨起舞。
风调雨顺即黄金时代,一雨一旱皆成市场心跳。
因为农业基础设施太薄弱了,生产高度依赖自然条件,技术又落后。
一场暴雨足以冲毁菜地,一次干旱便能导致绝收。
农民视‘气候’为命运判官!
而陈家志能在几个月里大获成功,靠得就是逆向博弈,天灾就是他的财富密码。
所以,干旱和寒潮的机遇都得抓。
如果要应对干旱,当下的菜田布局足够了,菜田南北都是河道,内部沟渠原来也是花钱修缮过的,怎么都不会缺水。
但这种布局还有两个缺陷:一是产量低,二是工人劳作效率低。
畦沟里长期有水,其实会影响到畦面叶菜的生长;
再者沟里有积水淤泥,工人做什么都得弯腰躬背,蹲都很难蹲,效率能高才怪了,也做不精细。
另外,如果顺利,到明年夏天他也可能在江心菜场~
总之,他想趁一开始就改布局。
在菜田里转了一会儿,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也开三轮车到了。
陈家志便也回了院子,把居住问题先解决了。
他和易定干有单人宿舍,房间都不大,六个人没必要挤一起,在附近租两间民居便是。
两人租一间,每人每月三四十块钱,以小组长工资可以轻松承担。
用一个上午,加半个中午的时间搞定了住宿。
陈家志才召集所有人开会。
加上他们新来的6个,以及剩下的6个,一共12个人坐在了一个简陋的会议室里。
只是两拨人有点泾渭分明。
一拨人斗志昂扬,一拨人有点无精打采,却又有审视的意味。
陈家志咳了两声,让各自简单自我介绍,然后才开口说道:
“徐总承诺会给菜场再拨30万元,用于菜场的经营,希望各位能一起再拼一次,争取到年底能让徐总再发个大红包。”
邱航说:“话说的好听,这30万能不能给下来还说不定呢,哪一次是足额给了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