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的任那府,日本的势力至此被驱逐出朝鲜半岛。
但是,日本通过与百济的紧密关系,依然可以源源不断的掠夺朝鲜半岛的财富和吸收先进的科技和文化。
因此,百济对于日本的地位依然极其重要。
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中国进入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依然是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的斗争也日益激烈。
公元66o年,百济在高句丽的援助下侵吞新罗,新罗王金春秋向唐朝求援。
是年4月,唐高宗命大将苏定方率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征讨百济,百济随即覆灭。
公元662年,百济王扶余丰请求倭军出兵,以拒唐军,图谋复国。
百济关系紧密的日本自然不能容忍百济的灭亡,倘若如此,日本将彻底失去在朝鲜半岛的利益。
公元662年9月,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在白江口遭遇,大战爆。
唐军四战四捷,焚毁倭船四百余艘,倭军大败,日本势力被彻底驱逐出朝鲜半岛。
日本图谋掠夺并占领朝鲜半岛的阴谋也以失败告终。
白江口之战,让日本的野心破灭了近千年,直到159o年7月丰臣秀吉对日本实现全面控制后,这才让日本再次有了侵略朝鲜的野心,只不过,此时的日本不仅仅是图谋朝鲜半岛,而是妄图侵吞整个明朝。
助长丰臣秀吉野心的先来自于他手下的精兵强将,刚刚结束战争的日本,磨练出来大批极具战斗力的士兵。
在武器装备方面,日本通过与荷兰的贸易和自行研制,各大领主的军队已经大批量装备西方火器和火炮。
因此,丰臣秀吉狂妄的认为,他的得胜之师可以轻易解决朝鲜军队,饮马鸭绿江,然后便可以席卷中原。
同时期的日本武士基本都配备了火绳枪,且在常年战争中有良好的经验,因此作战凶猛,而当时的明军哪怕是最先进的三眼铳都非常落后。
另一方面,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也是为了统治稳定的需要。
战争结束后,各大领主依然保留着庞大的军队,只有动对外侵略战争,才能消耗各地领主的军事实力,方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向集结在九州的日军出命令向朝鲜进,侵朝日军先头部队共计一万八千余人由小西行长率领于次日在釜山登陆,随后日军主力陆续跟进。
5月2日,汉城陷落,6月11日,平壤陷落。
朝鲜王公大臣逃往中朝边境,并迅向明朝求援。
朝鲜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尽数陷落,这让宗主国明朝大为震惊。
12月26日,明朝遣李如松率三万四千余明军跨过鸭绿江,于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动了对平壤城的进攻,日军一触即溃,平壤城很快便被明军占领,明军声威大震,朝鲜北部被全部收复。
但过于乐观的李如松以为日军不堪一击,亲率三千骑兵试图直取汉城,反而在碧踢馆遭到日军的重兵埋伏,明军血战突出重围后,退守平壤。
自知也不能击退明军的日军坚守待援,战争遂陷入僵局。
1597年,经过明日之间的谈判,双方各自撤军,战争宣告结束。
1597年,不甘心失败的丰臣秀吉纠集14万陆军和24万水军再次入侵朝鲜。
援朝明军由于指挥失误和后勤供应不足,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但长期的战争也导致侵朝日军损失过半。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明军继续增兵朝鲜,驻朝明军达到17万之众,日军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时期的李舜臣也在海上展开与日军的作战
在东南会战后,被压缩在东南沿海顺天、泗川、南海一带的日军已是苟延残喘,无心再战。
1598年十月,丰臣秀吉的死讯传到朝鲜,日军下达总撤退令。
在日军剩余主力经露梁海峡撤退之时,遭到明朝联军的截击,日军水军全军覆灭。
至此,在朝鲜日军被驱逐出朝鲜,日本妄图取道朝鲜,侵吞明朝的计划也惨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