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未亮,爷爷便带着柳青往老河滩去。
晨雾中,几株红皮柳静静伫立,树皮泛红,纹理如岁月刻下的密码。
爷爷熟练地选取粗细均匀的枝条,刀具游走间,精准削去枝杈,“红皮柳做柳编,得先醒料,让它适应环境湿度,不然编的时候易断。”
回到家,爷爷演示起传统柳编技法。
他将红皮柳枝条在温水中浸泡,待柔软后,以“米”
字起底,这是柳编基础编法,经纬交织要严丝合缝,“编筐先编底,底不稳,筐就站不住。”
李婶她们围成半圆,手中攥着红皮柳,跟着爷爷的动作操作,屋里除了柳条摩擦声,就是爷爷沙哑却满是热忱的讲解。
“绞编能让筐沿更结实,勒编要力道均匀,这样出来的纹路才规整。”
柳青试着操作,却总在“压一挑一”
的步骤出错,枝条纠缠不清。
爷爷耐心纠正:“柳编讲究‘手随心动,力透枝间’,得顺着枝条的韧性来,急不得。”
经过反复练习,柳青渐渐找到窍门,编出的纹路虽不如爷爷的细密,却也有模有样。
“这里是柳明远家吗?”
一个清朗的男声从院门口传来,柳青抬头看见一个穿浅蓝色格子衬衫的年轻人站在那里,手里拎着台笔记本电脑。
“你是?”
柳青放下手中的柳条,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我是江韩,你们这新来的大学生村官。”
柳青连忙让他进来。
年轻人走进院子,好奇地打量着满地的柳条和半成品。
“你们是不是开了一个叫“清河柳编”
的淘宝店?”
柳青点点头:“是啊!”
“销量怎么样?”
柳青想了想:“还行。”
江韩是上个月分配到清河镇的大学生村官,是镇上派来帮扶“绿色产业”
的。
听说柳明远这边做柳编后主动找上门来。
这个计算机系毕业生与满是柳条和泥土气息的院子格格不入。
王婶端了杯茶过来:“哟,江干部来啦!
快坐快坐。”
江韩道了谢,却没坐下,而是蹲下来观察柳青手边的订单记录,那是个普通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客户id、产品和地址,有些地方还画了圈圈改改。
“就靠这个管理订单?”
江韩一脸不可思议,“你们知道有erp系统这种东西吗?”
柳青皱起眉头:“什么系统?”
“电子化管理软件。”
江韩打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触控板上飞快滑动,
“你看,订单自动同步,库存实时更新,还能生成财务报表”
屏幕上一排排整齐的数据让柳青眼花缭乱。
她隐约感觉这东西有用,但具体怎么用又说不上来。
“我们就是个小手工作坊。”
柳青迟疑地说,“用不着这么复杂吧?”
江韩摇摇头:“你们上个月销售多少?“
“一千多。”
“这个月呢?”
“已经四千多了。”
柳青不无自豪地说。
“看,这就是问题所在。”
江韩敲了敲笔记本外壳,“增长这么快,还用人工记账,不出错才怪。”
正说着,爷爷从工具棚走出来,手里拿着新做的柳刀。
看到陌生人,他脚步顿了一下。
“这位是”
“新来的村官江韩。
“柳青介绍道,“他来帮我们改进呃订单管理。”
爷爷眯起眼睛,目光在笔记本电脑上停留了几秒,又移向江韩年轻的脸庞:“后生,你编过柳条吗?”
江韩一愣:“没有,但我”
“那你知道龟背纹几经几纬?万字纹怎么起头?”
爷爷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江韩的脸微微红:“我不懂这些,但我可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