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天晚上回到空间,谢文就多了一项工作:用工整的小楷编写种子说明书,详细写上种子名称、适宜播种时间、种植方法、间距、水肥管理以及注意事项等。
隔日,种子就被谢文悄悄转移到了云槐县的码头仓库,这个仓库是谢文另外租的中转站,不然每次货物直接凭空出现在奇珍坊的仓库,总不是长久的办法,不如就租下码头的一个小仓库,方便平时转移空间的货物,他去喊了何道一行人过来转运到奇珍坊的后院仓库,这样就形成了桃源村至云槐县货物的完美闭环,也不用假意拜托村里送炭的牛车帮忙带货了。
谢大虎看着一箩筐一箩筐已经分装好的种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村里的耕种大事,终于是有了眉目,他回村的时候就听谢里正说起,今年的稻种都用他们奇珍坊的新稻种,他还纳闷呢,奇珍坊的新稻种?他怎么不晓得有这样的好品种,今日果然是见到了传说中的“百日收”。
立马安排伙计们火速上架,忙完种子的大事,谢家的青砖庭院也迎来了最后的工序。
屋顶用特制的“皮浆”仔细浇灌了一遍,封闭瓦片的微小孔隙,这样不仅不易长青苔,还能让青砖的颜色更快地“返青”,呈现出更古朴雅致的韵味。
内外墙也完成了抹灰和刷浆的工序,墙面光洁平整,整个建筑的硬装部分彻底完工,就剩下庭院绿化和室内外软装进场了。
而这,正是李月兰和谢秋芝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
庭院里,早就规划好的地栽区域,石榴、山楂、柿子树苗已经种下,花圃里也撒下了花种,只待春风春雨的滋润。
谢秋芝每天“清空”一点购物车,新家里就相应地多出一些物件:堂屋的桌椅、卧室的箱柜、仿现代半开放式厨房的碗碟、窗前的竹帘……
看着空荡荡的房子被一点点填满,逐渐变成理想中温暖舒适的家,这种亲手布置的感觉,让母女二人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儿和喜悦。
与此同时,连接桃源村和桃溪村的清川桥也彻底完工。
桥身坚固,桥面平整。
当初因为要引进清川河的河水而答应桃溪村的事情完成了,谢里正心里的大石头也落地了,高兴地拨了公账,在桥头摆了五桌简单的竣工宴,请所有参与建桥的两个村的汉子们痛快地吃了一顿,共同庆祝这项惠及两岸村民的工程顺利落成。
春意渐浓,桃源村和桃溪村的各项建设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清川桥竣工、种子备齐上架到奇珍坊、谢家的新家在进行软装的期间,另一件关乎村民日常出行便利的大事也正式落地实行——由王老五家负责运营的“牛马车站”开始正式运行了。
王老五是个实诚人,也是个有想法的。
他带着几个儿子,将赶集的马车车架进行了精心改装,在车架两侧钉上了两排结实的木板当作座位,车中间还能留出一块地方用来堆放货物。
这样一番改造下来,这辆“公交牛车”挤一挤,竟然能坐下八个人,还能额外搭载三百斤左右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