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坏了嫌疑人不是他(1 / 2)

大明宫庭院,在王敬直佩服到五体投地,李承乾颇有些不是滋味的注视下。

李斯文如同贵族老爷般,在长乐、晋阳两位公主的服侍下吃饱喝足,摸着肚子起身,慢悠悠的朝着凉亭方向走去。

见此,还想打趣两声的李承乾脸色一正,挥手示意王敬直紧忙跟上。

“斯文你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

李承乾拄着手杖小跑两步,追到李斯文面前。

李斯文不作回应,先是伸了个懒腰,直到站在那张白宣底下,这才看向两人:“刚才看书看得头晕脑花,想岔了。”

“走私重器一案里最重要的不是源头的韦挺,更不是只与弓弩相关的褚彦甫,而是那个将上下关系打通的人。”

说着,李斯文手指重重按在了,最中‘杜敬同’的三个大字上。

细细观摩便能现,这张白宣上几乎所有人,不管是最上的韦挺,居中的军器监正监温宏正,亦或是底下的十数位工匠,都与这个名字有所牵扯!

“此人是建成旧臣杜淹家的老二,入仕蒙荫任中书舍人,后进鸿胪寺少卿。”

李斯文回忆着文本上的情报,将吃饭时想到的要点说与两人:

“若是将这张白宣上分布的人脉网,以时间线分割开来,那不难现。”

“早在贞观二年,杜淹逝世后,‘杜敬同’这个名字,出现在百骑名单上的频率便急升高,甚至有将韦挺取而代之的迹象。”

“而在去年韦挺被缉拿归案后,此人更是一跃而起,成为了走私重器的关键。”

在两人一脸惊愕中,李斯文侃侃而谈:

“已知,韦挺身为建成余党,关陇门阀的中流砥柱,一直在各方配合下,暗中招收兵马,私藏兵器铁甲,谋划不臣”

“一经暴露就是死全家的罪名,为何韦挺会突然选择藏于人后?结论,必定是此人代替了韦挺在其中的作用,新老更替!”

见王敬直两人面露若有所思之色,李斯文又道:

“当然,某能顺利意识到这点的关键,在于此人官职。

想想看,这与昨夜刺王杀驾一案有何联系?”

不再留出供两人思索的时间,李斯文直接拿起毛笔,在白宣上再添几笔给出答案。

一是中书令封伦及相关前朝旧臣;二是继承自韦家韦挺的关陇人脉;三是鸿胪寺少卿李孝慈,还有他背后的淮安王府。

本是毫不瓜葛的三方,却在此人的牵线搭桥中,隐隐呈三足鼎立之势力,进退与共!

见此,李承乾豁然惊醒,指着杜敬同的名字厉声喝道:

“中书令封伦年事已高,在家闲赋久不问朝政,为何今天却一反常态的突然上朝,配合群臣针对斯文?”

“想必就是此人在其中充当说客,联合多方势力!”

王敬直则直直盯着‘鸿胪寺少卿李孝慈’的名字,而后一锤手心,终于想明白了心中疑惑:

“这样就说得通了,倭使犬上的供词也能作证这个猜测!”

见两人视线朝自己看来,王敬直尴尬一笑,来时路上只顾得这些账册文本,早就忘了要将倭使犬上招供的事情告知他俩。

双手合十求得两人原谅后,王敬直脸色一肃,说起了正事:“自百骑司出来,某心中便一直有个疑问不解。”

“昨夜李道彦带大批人马暗访鸿胪寺,如此兴师动众,为何却没有惊动任何一个看守将士,甚至就连倭使犬上,也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现在看来就是杜敬同在暗中通风报信,将戍卫将士的巡查路线告知了李道彦。”

“当然,也不排除杜敬同提前将这些人安排好,藏在了鸿胪寺的其他位置。”

王敬直不敢说的太绝对,但越是分析,杜敬同的嫌疑也就越大:

“反正鸿胪寺里,绝对藏着淮安王府的人手,位置还不能太低,否则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能耐,不出意外的应该就是他,鸿胪寺的二把手!”

李斯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而后拍手,示意两人回神,继续听自己分析:

“总结来看,今日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