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揉她的头发,“谢谢你,晚照。”
第二天清晨,林雪便带来了好消息。
“省里有一家专注于医疗创新的风投基金,最近正在寻找有潜力的项目。”她一边走进咖啡厅,一边将手机上的信息递过去,“我帮你联系上了他们的负责人,下周可以安排一场面谈。”
林修远接过信息,迅速扫了一眼,
“很好。”他合上手机,语气沉稳,“那我们就去谈谈。”
离开咖啡馆后,林修远立刻回到宿舍,开始着手撰写商业计划书。
他没有选择直接使用“基因修复液”这个名字,而是以“靶向基因疗法研发平台”作为核心切入点,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和罕见病数据库建设,描绘出一个极具前景的未来医疗蓝图。
同时,他在计划书中加入了小宇的案例——
>“患者:小宇,男,9岁,确诊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常规治疗无效,预估寿命不超过15年。采用本团队提出的个体化干预方案(营养支持+免疫调节+靶向药物模拟治疗),病情已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这不仅是对项目的证明,更是对现实困境的控诉。
夜深人静,电脑屏幕前,林修远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他的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与这份即将改变未来的计划书。
与此同时,苏晚照也并没有闲着。
她在护士站悄悄调取了小宇过往三年的病历资料,并利用林修远教授的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帮助制定更加精准的后续治疗策略。
两人虽未明言,却早已心照不宣。
他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是彼此心中最坚定的支持。
数日后,林修远带着计划书,与林雪一同前往省会,与那家名为“启源资本”的风投公司进行会谈。
会议室中,气氛凝重。
对面坐着三位投资人,其中一位是基金合伙人陈立然,看上去四十多岁,目光锐利,像是看穿人心一般。
“林医生,你说你们团队掌握了未来十年的医学方向,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他开门见山地问道。
林修远毫不慌张,淡淡一笑:“我不是说我们掌握未来,而是我知道哪些技术会在什么时候成熟。比如全外显子测序的普及时间、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节点、还有未来三年内爆发的几次重大疾病事件。”
他顿了顿,继续道:“如果您愿意投资,我可以提供几个短期内就能验证的技术方向。例如,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早期肺癌筛查系统,准确率高达98.7%;又或者是一种新型抗病毒化合物,能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流感疫情。”
陈立然眼神一震,显然被这些话吸引了注意力。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