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四平市《铁西区》(1 / 4)

四平市铁西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四平市区西部,是这座英雄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虽面积不算广袤,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韵味,在现代发展的浪潮里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一、管辖乡镇简介

铁西区下辖5个街道、1个乡。5个街道分别是站前街道、仁兴街道、北沟街道、地直街道、平西乡。

站前街道

站前街道位于铁西区东南部,因临近四平火车站而得名,是铁西区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这里人流如织,商贾云集,交通十分便利。街道内分布着众多的宾馆、饭店、商店,满足了往来旅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它也是铁西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多条公交线路在此交汇,方便居民出行。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商业设施,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街边的小店、菜市场,充满着人间烟火味。

仁兴街道

仁兴街道地处铁西区中心区域,是铁西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有仁兴里沉浸式街区,全长520米,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采用全国首个户外720°穹顶式设计,集国风演艺、国潮互动、网红美食等多业态于一体,每天17时30分至22时有精彩演出,周边还有华宇仁兴商厦等商贸企业,是铁西区繁华且极具特色的地段,承载着居民的休闲娱乐时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这里还坐落着许多文化场所,如文化馆、图书馆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北沟街道

北沟街道位于铁西区北部,原为条子河泛滥地带,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已成为成熟的居民区。这里生活设施完备,学校、医院、超市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条件。街道内的公园和休闲广场是居民日常锻炼、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宁静的生活,邻里之间关系和睦。

地直街道

地直街道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生活氛围。这里分布着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是铁西区行政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街道注重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街边的店铺种类繁多,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

平西乡

平西乡是铁西区唯一的乡,位于铁西区西部。这里既有乡村的自然风光,又逐渐融入了城市发展的元素。平西乡以农业为基础,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平西乡也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些农家乐、采摘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同时,平西乡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道路、水电等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铁西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强占铁路沿线土地作为“附属地”,中东铁路在四平街实地勘察并确定设站。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开始修筑路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四平区间局部通车,此地称“五站”,不久改称“四平街站”。沙俄在火车站前开辟一、二、三马路街基,使这里初具街区雏形。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此地成为满铁附属地,日本继承沙俄权利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满铁附属地”开辟“中央通”(今英雄大街东段)街基,火车站西侧街区渐渐形成。1910年(清宣统二年)城区初具规模。

在历史的演进中,铁西区历经多个发展阶段。1916年(民国五年)日本人在“附属地”设置4个区;1918年(民国七年)“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成立;1922年至1931年(民国十一年至二十年)在道里四洮铁路以北区域设北沟村;1937年伪满洲国将四平街从梨树县划出设立四平街市,铁西区域属四平街市一部分;1938年在道里设大同区、若叶区、花园区;1945年“八·一五”光复,9月在道里设第一区(原若叶区)、第二区(原花园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