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科举制度(3 / 3)

称‘童生’。

通过者方能成为‘生员’,俗称秀才。

这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平民身份,进入了士大夫阶层的预备队,享有了免役、见官不跪等特权。

接下来的‘乡试’是科举路上的第一道大关,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

秀才们汇聚一堂,竞争极为激烈,考中者称为‘举人’。

举人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仅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也获得了通往下一阶段考试的通行证。

全国的举人随后会奔赴京城,参加由礼部主办的‘会试’。

这是国家级的大考,和后世的高考等级差不多,考中者被尊称为‘贡士’,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

若能通过会试,意味着学子们已站在了权力的边缘。

整个科举制度最后一道关卡,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所有贡士在此接受天子的最终考核,原则上不再淘汰,而是根据成绩重新排定名次,分为进士三等。

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为一甲,算是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一旦金榜题名,他们便正式成为‘天子门生’,从此步入仕途,成为帝国统治阶层的一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