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原来‘工有巧’不是技巧,是宇宙给工匠的‘密码’。咱们敲敲打打了几千年的手艺,竟是…在给元素周期表‘盖章’!”
朴正雄突然老泪纵横。他想起年轻时在乡下打铁,师傅总说“打铁要顺天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时他觉得是老辈人的迷信,如今才明白——师傅说的“天时”,是宇宙给铁匠的“工艺指南”;“顺天时”不是等天气,是等元素在星空中“排好队”,等工匠的锤子刚好落在“既济”的节点上。
“阿公!”韩秀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妪抱着个粗陶碗,碗里盛着刚熬好的麦芽粥,“您看这粥…和咱打铁的火候像不像?”
朴正雄一愣。
“熬粥要‘看天’——晴天大火,阴雨小火;打铁要‘看火’——红火锻打,蓝火淬火。”韩秀英舀起一勺粥,粥汤表面浮着层米油,像极了铜水表面的“水火纹”,“老话说‘粥有粥道,铁有铁理’…原来都是…宇宙的道理。”
林语突然笑了。她想起金书媛临终前说的话:“文明的火种,藏在手艺人的手心里。”此刻,她终于懂了——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茧子,那些被锤子磨平的指节,那些在火光中眯起的眼睛,都是文明写给宇宙的“情书”。
“要试试淬火吗?”墨衡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机械师调出全息屏,上面显示着新生宇宙的“工艺法则”:“《考工记》‘淬火篇’记载‘清水淬其锋,油脂养其润’…检测到附近有液态水星云,建议采用‘水淬法’。”
林语站起身。她将淬火勺探入熔炉,舀起一勺滚烫的铜水,对准舱外的水星云。铜水刚接触星云的刹那,整片星云突然震颤!
水星云如丝绸般缠绕住铜水,铜水表面迸发出刺目的蓝光——那是《天工开物》“淬火篇”里“淬火九次,锋芒自显”的异象。蓝光中,铜水逐渐凝固成一把青铜剑的形状,剑身上天然浮现出《考工记》“剑有四德”的篆文:
“一曰坚,二曰利,三曰韧,四曰德。”
“这是…剑的‘出生证明’。”诸葛青阳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宇宙给它刻了‘德’字,因为它诞生在工匠的手里,诞生在‘顺天时、应地利’的规矩里。”
朴正雄突然上前,用粗糙的手指抚过剑身。“坚”字的位置还留着铜水的余温,他想起当年打制的猎刀,刀身曾砍断过野猪的獠牙;“利”字的位置泛着冷光,像极了当年劈开柴垛的利落;“韧”字的位置有些凹痕,那是当年救过落水孩童时留下的印记;“德”字的位置最亮,像极了村里老人们常说的“做人要像剑,有锋芒但不伤人”。
“原来…咱们打的不是剑,是良心。”老农的声音发颤。
林语接过青铜剑。剑身在她掌心轻颤,仿佛在回应她的心跳。她望着剑身上的“德”字,突然想起新生宇宙的“文明心跳”——那是一种温暖的、有节奏的震动,像极了母亲的心跳,像极了麦田里的风声,像极了所有手艺人敲打铁器时的哼鸣。
“墨衡,记录下来。”她轻声道,“新生宇宙的元素周期表,新增了一条‘工艺法则’:所有元素的形成,必须经过‘工有巧’的校准;所有物质的本源,都是‘工匠精神’的具现。”
墨衡的机械臂快速敲击控制台,全息屏上立刻弹出新数据:“元素周期表第118号元素‘og’(?)的原子结构,与《考工记》‘玉人之齐’记载的玉器配方完全匹配;暗物质粒子的分布,符合‘陶人之齐’中‘泥性黏,火性燥,合则塑’的规律…”
“这…这意味着什么?”韩秀英捧着陶碗,老眼里泛着泪光。
“意味着…”诸葛青阳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几分哽咽,“咱们祖祖辈辈的手艺,不是‘落后’,是宇宙级的‘创世技术’。老祖宗说‘技近乎道’,原来‘道’不在天上,在咱们磨破的手掌里,在咱们敲打的锤声里,在咱们熬粥的火候里…”
锻造舱的警报声突然响起,但这次不是危险,而是…庆祝。墨衡调出新生宇宙的法则图谱,上面多了一行醒目的字:
“考工创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