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1 / 3)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第1/2页)

    第132章:热搜词库的跨界应用

    清晨六点,天刚亮。

    陆砚之还坐在酒店套房的书桌前,电脑屏幕亮着,最后一份舆情报告已经发出去了。他合上笔记本,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凉透了,苦得有点发涩。

    他没起身,目光落在脑海里刚浮现的那条热搜上——“某重点大学教授论文数据造假”。

    时间戳显示,这条热搜会在46小时后冲上榜首。

    他没像以前那样立刻联系媒体,也没转发给小唐去安排通稿。这次他打开邮箱,收件人写上了南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名字。

    邮件内容很短:“贵校李姓教授近期发表于《文化研究学刊》的论文涉嫌数据伪造,相关证据已被第三方平台捕捉。若三日内启动内部审查并公示结果,我可确保该事件不会进入公众视野。”

    附件里是两份文件:一份是论文原始数据与公开数据库的比对图,另一份是实验样本来源的追踪链接。

    发完邮件,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

    这不是第一次用热搜预知能力对付人,但这是第一次,他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刀光。

    娱乐圈靠流量吃饭,黑料爆出来顶多塌房。可学术圈不一样,一旦上热搜,整个团队几年的努力都会被一笔抹掉。他不是来砸场子的,是来逼人自查的。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陈墨发来的微信。

    “你昨晚又熬夜了?”

    陆砚之回:“刚忙完。”

    “林姐朋友圈转了那个‘暖心实录’的视频,全教研室都在看。”陈墨接着说,“有人说你是当代鲁智深,专打土豪劣绅。”

    陆砚之打字:“我更像扫地僧。”

    “那你这扫帚是不是扫得太宽了?今天早上我们系主任看到一篇匿名文章,说有教授可能要出事,搞得人心惶惶。”

    陆砚之没回。他知道那篇文章是谁发的——还不是时候。

    他等的是校方的反应。

    ---

    南江大学那边一开始没当回事。

    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接到邮件后,直接扔进了垃圾箱。谁会信一个匿名举报能精准预测热搜?又不是算命。

    直到第二天上午,陈墨在教研室开会时,当着几位教授的面念了一句陆砚之的话。

    “这不是爆料,是预警。你们现在处理,是整顿学风;等热搜爆了,就是全国围观丑闻。”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有人冷笑:“谁啊?以为自己是热搜管理局?”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