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谁在敲更鼓?(1 / 3)

城楼烛火熄灭三日后,京城夜禁的更鼓忽然错乱。

戌时三刻,天色尚未全黑,街巷间人影未绝,一声沉闷的鼓响却骤然撕裂了黄昏的余音。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双槌连击,节奏急促而规整,分明是子时三更的报时信号。

百姓驻足抬头,面露惊疑。

坊门本该准时关闭,巡街武侯却一时迟疑,不知是否依令落锁。

有人低语:“时辰乱了。”有人颤声接话:“怕是要出事。”

一夜之间,流言如野火燎原。

街头巷尾传遍一句话:帝星动摇,天罚将至。

苏锦黎是在晨雾中得知此事的。

她正于七王府后园查验新收的药样,慧真匆匆赶来,脸色发白:“王妃,昨夜鼓楼……响的是子时鼓。”

她指尖一顿,药包轻轻搁在案上。

“谁敲的?”

“没人看见。守鼓吏说,他们按例只敲酉时一通,之后便退下歇息。可那鼓……自己响了。”

苏锦黎沉默片刻,转身便走。

半个时辰后,钦天监五官灵台郎崔明远被悄悄接入王府偏厅。

他年近五旬,两鬓斑白,双手微微颤抖,进门便跪:“王妃恕罪,卑职……卑职实在不敢信,可那鼓点……不是人敲的。”

苏锦黎端坐主位,声音平静:“你说清楚。”

崔明远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卑职掌音律校准三年,每日听鼓报时,闭眼也能辨出误差几息。昨夜戌时三刻那阵鼓,节奏精准得不像人力——每一槌间隔十九息,分毫不差。且槌头力度一致,无轻重起伏。这是……机括所为。”

“机括?”

“是。”他抬头,眼中带着恐惧,“前朝曾有‘机括钟鼓’,以水银驱动铜轮,带动木槌自动击鼓,昼夜不歇。但此物早已失传,唯《漏刻图经》中有载,藏于东宫秘阁。”

苏锦黎眸光微闪。

东宫。

她脑中电光石火般掠过那夜录音中的晨净钟声——短促清越,不合时宜。

当时她以为那是太子故意留下的破绽,如今才明白,那根本不是失误,而是提示。

他在引她去看钟,也在引天下人注意“时辰”。

可真正的杀招,不在钟,而在鼓。

太子虽已昏迷三日,太医束手,但他早就在死前布下了死后之局。

这一场更鼓错乱,不是偶然,不是妖异,而是一枚早已埋下的棋子,只待时机一到,便搅动全城人心。

若百姓不信朝廷能掌天时,又怎能信其治世之权?

她猛地起身,寒声道:“赵九龄。”

暗影中人影一闪,赵九龄已立于门前。

“封锁鼓楼周边五坊,巡街改由王府亲卫接手,不得惊动守鼓吏,尤其不可让他们察觉我们在查机括之事。若有外人靠近鼓楼十丈内,即刻控制,押回审问。”

“是。”

她又转向崔明远:“你可知这机括若真运转,下一步会如何?”

老官低头思索:“若是全城报时皆由机关操控,只需改动内部轮轴次序,便可让一日之内数度错乱。百姓分不清时辰,坊市混乱,宵禁失效,军营换岗延误……届时民怨沸腾,必归咎于朝纲崩坏。若再有‘妖术惑众’之说传出,新政诸臣首当其冲——皆可定为扰乱天时、亵渎皇权之罪。”

苏锦黎冷笑:“所以他不怕我们揭发贪腐,只怕我们让他失去对‘时间’的掌控。而现在,他即便昏迷,仍握着这座城的脉搏。”

她说完,径直走向密室。

七王府地底深处,有一间仅她与萧澈知晓的藏书室。

当年她从安国公府逃出生天时,唯一带走的私物,便是母亲留下的一箱残卷。

其中一本《机括要略》,纸页泛黄,边角尽毁,却偏偏保留了一页完整的图纸——十二时轮引槌图。

她将其摊开于案上,指尖抚过那些细密线条。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