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农夫,因此,他们对商人的逐利行为往往持反感态度。在本朝,商人的地位是极低的,从太祖朝开始,对于商人就采取歧视性的政策。
太祖本人对于商人就极为反感,在太祖皇帝当政时,商人的地位降至最低,几乎沦为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严禁商人穿着华丽,如绫罗绸缎和绸纱,他们只能穿着最简单的布衣。同时,商人的住宅大门也不能涂漆,鞋靴穿着也有严格规定。
张四维认为,在太祖朝实施这些政策是为了尽快的恢复大明的生产,但是到了现在,很多政策已经并不适合了,张四维以前代很多官员们的看法加以佐证,王守仁对商贾的社会价值予以承认。士志于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理想与职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国家提供赋税,供养官僚、军队等;手工业者生产各种手工产品;商人从事商品买卖和货物流通。工商与土农,都是人们社会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他们都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谓异业而同道。
张四维在奏疏中说道:“商贾负贩之不可缺也,民非是无以通有无而瞻生理,虽过徼民利,而民亦待命焉。夫圣王先贤所抑之末,是不切于民用的为佛而货、为巫而货、为优娼而货、为奇技淫巧而货,而非百姓之货,此诚可虑者也。”
张四维的奏疏被朱载坖下廷议,要求朝廷官员们商量此事,其实很多官员们都已经意识到了对商人再采取歧视性的措施已经是没有道理了,而且很多太祖时期所规定的政策到了如今也是名存实亡了。
次辅申时行就上疏指出:太祖当年现在对商人采取歧视性的政策,是因为大明当时刚刚建立,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一旦轻本从末,国家就容易陷入动荡,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太祖朝已经是不一样了,而且商人的财富,是自己通过艰辛的努力而获得,没有什么可以鄙视的地方,商人获得财富,是顺应天意和自身努力的必然结果。只要商人能够遵照国法,缴纳赋税,就不应该再歧视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