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耗费体力的。
宋军主动提出帮忙,这是好事,不过,宋阳也担心他在山里的一些习惯,比如容易惊动猎物,防范意识不强,做事不够谨慎。
但要是说到背东西、出力气,宋军确实是一把好手,要是他能像王岳那样听从指挥,用心学习,宋阳还是很愿意带他一起打猎的。
毕竟,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宋军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哥哥,有好处宋阳自然会想着他,只可惜之前教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太上心。
“对了,昨天张晨轩来找我,说他在山上看到一群猴子,想约我一起去抓。”
宋军突然说道。
“那家伙现在又敢上山了?”
“他说过去好些天了,一直没出什么事,应该没事了,现在农活也忙完了,他就带着枪和狗进山了。
今天去镇上电报,问动物园要不要猴子,听说那些猴子浑身是红黄相间的毛。”
“金丝猴!”
宋阳一听,立刻说道,“可别打这主意,金丝猴是保护动物,非常珍贵,可不能乱来。”
没想到张晨轩运气这么好,宋阳进山这么多次,也就只见过一次猕猴,更别提金丝猴了。
看宋军的样子,显然是有些心动,宋阳不得不提前提醒他。
不过,转念一想,抓其他野物都不容易,碰到猴子这种机灵的动物,就张晨轩的本事,怕是连靠近都难。
吃完饭后,宋军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了,宋阳让父亲去大村子赶了一辆牛车回来,顺便把王岳的火枪也借了回来。
采回来的草药数量不少,即便晒干了,靠人背到镇上也太费劲,有牛车就方便多了,尤其是那些晾晒得差不多的大血藤,份量最重。
而且,进山打肉少不了要进行围猎,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宋阳和冯晓萱,再加上宋军、宋建国,四个人应该足够了。
宋阳本来想叫上王岳和王宏远,可昨天路过麻柳坡时得知,他们一家正忙着进山里捡油桐果,家里铺装楼板和打造家具都需要桐油防腐。
村子周边的桐油树早就被宋阳一家采摘过了,他们只能去更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宋阳和冯晓萱把整理好的各种草药装上牛车,一家人一起前往镇上,因为今天是赶场的日子。
虽说草药数量不少,但大多收购价都不高,一公斤也就毛钱。
他们挖到的天麻勉强有一公斤多一点,卖了三十六块钱,其他杂七杂八的草药加起来,全卖给药材公司收购点,一共得了八十三块五毛钱。
这可是两人十多天的辛苦成果。
在宋阳看来,这点钱不算多,但在其他送草药到收购站的人眼里,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到了供销社,宋阳买了些日常所需的酱醋,还有两个侄女一直惦记的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
看着牛车,宋阳让父母去集市上逛逛,买些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王静雅顺势拉着冯晓萱的手,两人亲昵地走进人群,看着她们亲密的样子,宋阳心里也觉得很欣慰。
就在三人离开后,宋阳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在牛车架杆上等着。
这时,一个背着背篓的人从他面前走过,宋阳隐隐听到背篓里传来稚嫩的哼叫声。
是狗!
宋阳对狗的声音特别敏感,忍不住问道:“大哥,你背篓里是小狗吗?”
那人回头看了宋阳一眼:“是啊!
家里的母狗前段时间下崽了,实在没那么多东西喂,这些小狗刚断奶,我打算背到街上来看看能不能卖掉。”
小狗崽?宋阳一下子来了兴致,从牛车架杆上站起身:“能让我看看吗?”
这人本来就是来卖小狗的,有人感兴趣,自然不会拒绝,当即把背篓放了下来。
宋阳凑过去一看,眼睛微微一亮。
背篓里铺着些松针,里面有四条小狗崽,它们浑身棕红色的皮毛,耳朵直直地竖着,尾巴高高翘着……竟是川东猎犬。
这种狗主要产自蜀地东部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