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背二山(2 / 3)

p>如今盘山公路已经修通,大部分货物都用汽车运输,背二哥在山道上背货的队伍越来越少见了。

宋阳的父亲和王岳的父亲都曾当过背二哥,宋阳对他们的故事一直很感兴趣。

十几分钟后,两人追上了正在前方悬崖栈道上攀爬的十几个人。

这些背二哥,历经风霜雨雪,跋涉春夏秋冬,往返于古道之间,都有着相似的弯曲腰背和黝黑脸庞。

他们背上的背篓里,一捆捆用竹篾稻草封捆的货物堆得高高的,过头顶,看上去分量十足,每人背着的东西至少百斤以上。

他们握着打杵,肩扛背磨,一步一杵地丈量着脚下的古道,汗水洒落在路途,打杵在地上留下星星点点的凹痕。

漫长的古道,默默承载着这个群体的艰辛与苦难。

听到后面的狗叫声,一行人纷纷用打杵支撑住背篓,靠在山道内侧歇脚,回头看着紧追上来的宋阳和王岳。

“看好狗,别咬到人!”

领头的背二哥是个身材魁梧的男人,高声喊道。

宋阳笑着回应:“放心,我的狗很听话,不会乱咬。”

放养的撵山狗就是这样,到了山里通常很安静,轻易不出声,主人没下指令时,不会乱动,只是保持警惕。

只有在家里守着时,有人靠近才会出声警示,不让人轻易靠近。

“大哥,你们这背的是什么?”

宋阳笑着问道。

“从恩阳过来,背点茶叶送去汉中。”

领头的中年男人没有隐瞒,“那边公社找不到车,才找的我们,都大半年没走过这条山道了,一路上提心吊胆,有些栈道上的木头都腐朽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这也是宋阳一路走来注意到的问题,随着古道年久失修,再过些年,走的人会越来越少,有些路段甚至会完全隐没。

直到后来,有考察组进山探寻古道,还得找山里人带路,才能在那些沟壑悬崖间找到些许残存的痕迹。

之后旅游开,重新修缮,加了护栏,数年时间也才修了十公里左右,崖壁上刻了不少诗词,倒也增添了几分古韵。

如今,也就沿途有些石窟、佛像之类的,还时不时有人进山焚香祈福。

“有些地方确实危险,走路可得小心。”

宋阳点头赞同。

那人见两人扛着火枪、带着狗,问道:“你们这是去打猎?”

“是的,顺便去汉中一趟。”

宋阳简单回答,“我们先走了!”

原本他还想和这群人一起走,路上聊聊背二哥的故事,可看着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样子,背着这么重的东西,哪有精力聊天呢。

而且他们走得慢,宋阳可不想耽误行程。

于是带着几条猎狗从旁边绕过去,快步离开了。

一路紧赶,临近中午时,在一处河畔看到一户人家。

听到狗叫声,有人出来询问:“两位小兄弟,要不要到小店歇歇脚?”

也差不多到饭点了,宋阳稍作考虑,便欣然走了过去。

一进店,最显眼的就是那大大的火塘,上面架着一个硕大的铜壶,壶嘴冒着热气。

这是为了让进店的人能随时喝到热水准备的。

还有环绕四周的厚实宽大的板凳,长短不一,敦实厚重,宋阳看到上面放着一个闲置的背篓,便知道这是给背二哥歇脚时放货物用的。

“你们得稍等会儿,十天半月都见不到几个人路过,饭菜只能现做,”

店主是个身材瘦小的老头,头有些花白。

“没事,慢慢做,我们不着急。”

宋阳环顾四周,店里除了两张斑驳的木桌,最里面是用木头简单搭建的大通铺,上面铺着厚厚的草席,盖着一块看不清颜色的床单。

宋阳能想象到,晚上油灯一吹灭,十几二十个汉子挤在一起睡下,屋里鼾声此起彼伏的场景。

这时,店主问道:“你们是吃套餐还是大碗饭?”

宋阳愣了一下,想了想,才记起父亲跟他说过,连忙问道:“多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