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各路攻势凌厉,北朝难道只有坐以待毙?
那也不是。
段仙芝还有办法,穷心竭虑要扭转局面。
段仙芝亲自率领北朝主力军与吉义亲自率领的南朝主力军对峙于徐州,进退两难……不,是进退等三难。
进,吉义阵营严整,营垒层层,濠堑深深,占据地利,而且无论是将士还是法师的战斗力都不在段仙芝阵营之下。
如此情形去进攻,岂不是找死?兵法一大原则,没有绝对优势的一方,不能去进攻占有地利的另一方。
何况段仙芝阵营不但没有绝对优势,连明显优势也没有,是否存在优势还存疑呢。
由于双方的兵力都是“号称”
而夸大的,都号称有百万之众,真实能投入到战场的兵力有多少,双方互不清楚。
段仙芝估算着己方阵营真实兵力应该是多出对方的,但是斗志,或曰士气,又怎么算?只怕是对方阵营更高。
算来算去,没有胜算。
退,那就完了。
北朝各路都连连败退,主力军这边又打不过而撤退的话,那就是全局尽墨。
哪怕主力军撤退成功,军心都得受到不可挽回的打击。
撤退成功了,又能退到哪里去再打?退到河南洛阳附近困守么?或者退到河东、河北负隅顽抗么?无论退去哪里,都是越退越绝望啊!
何况如果撤退失败,直接遭受毁灭性打击,那就完得更快。
等,哪里还有时间可以等?北朝各路还没有明显战败的只剩主力军这边。
主力军无法有所作为的话,等到各路全灭,主力军不就是被四面包围瓮中捉鳖的下场?从前朝代一个“四面楚歌”
的典故便是如此,争天下的双方主力军长期对峙在鸿沟一线,一方的主力军不断取得小胜、但是始终不能决战决胜、主力军以外的各路兵马都不争气而接连失败、结果害得最后主力军也被四面包围遭到覆灭。
前车可鉴。
有鉴于此,段仙芝必须要想出主力军能够决战决胜的办法,打垮对方主力军,才能扭转整个不利的战局。
总而言之,进不得,退不得,等不得,唯有尽快决战决胜!
不能任凭对方再拖下去。
有没有这样的办法?
有。
段仙芝自认擅长奇谋,以往也一直在用奇谋取得成果,从当上车骑大将军到篡夺皇位,哪个不是奇谋?如今也得再用奇谋,打破困局。
段仙芝先前已经甩出又一颗大棋子,虽然不太确定这颗大棋子好不好用,到这时候也得用用看了。
运气好的话,可以一举击垮对方主力军!
双方主力军,段仙芝阵营的兵力应该是多的,问题只在于斗志低;吉义阵营的兵力应该是少的,难以对付之处在于斗志很高。
那么怎样提升段仙芝阵营的斗志、瓦解吉义阵营的斗志?这就要看大棋子的作用了。
于是段仙芝在要发起决战之前夜,令左右在全军宣扬:“无极天子威灵,上合天心!
来日合战,直抵伪帝吉义大营;伪帝之大纛,必被天风所刮而落旗!
到时将士努力,诛除伪帝,在此一举!”
——这样宣扬,全军将士都不太敢相信。
许多人已经很明显觉得,伪帝恐怕是自己这边的头子才对;吉义应该是得天命的真帝,天意向着他,他的大纛怎能被天风刮得落旗?但这一番宣扬又说得煞有介事,令人半信半疑,那么就看到时候是不是真会那样。
如果吉义的大纛当真落旗,再努力作战不迟。
这叫做不见兔子不撒鹰。
如果没有落旗,说什么也不上前送死。
次日,段仙芝军大举开出营垒,发起决战。
无极天子段仙芝亲自押阵,以整整十个万人大阵开向吉义的大营。
还有后续各部保持严整队列,向决战的战场靠拢。
当面摆开十万大军,已经是整个战场所能摆开的最大限度兵力。
每个兵士除了武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