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皇帝之争天子之怒第一章(1 / 2)

优卿、桂儿率一伙人在沈香保引领下潜入许州营救沈十万,顺势占领大牢做内应,为大军迅攻取许州立下大功。

其中红莲门四女将“火中花”

董蟠枝、“金刚玉”

莫炀、“一箭破甲”

于利贞、“公主琵琶”

关素真表现尤为突出。

胜利之后评功,优卿与董蟠枝互相推让头功。

董蟠枝道:“头功自然是四老爷统领之功。

何况若不是四老爷,我们要混进城里也没那么容易。”

优卿道:“头功都先归给统领,那也太没趣了!

应该归给杀敌最勇的,董大姐当之无愧呢!”

说着给吉义使眼色。

吉义遂定董蟠枝为头功。

吉义又下令开仓赈济饥民,给沈十万洗雪冤情,不在话下。

其后吉义特地令头目徐挺、徐立率一队庄丁护送沈十万及其家眷到五龙庄安养。

沈十万大难不死,得以到世外桃源般的福地安度晚年,这也是运气和缘分使然。

虽然家财荡尽,但在这番大难之后,沈十万明白到财富都是烟云,身心安乐方是人生真谛,并不懊丧,反而愉悦,乐得远离世俗喧嚣,去深山之中颐养天年。

沈香保感激吉义营救父亲与全家之恩,情愿留在义军之中效力。

吉义遂任命沈香保做个行军主簿。

中路军一战攻克许州,京师再度大震。

“许州陷贼,贼势汹涌,京师也难保了!”

“据报贼兵前锋离京师已不足三百里,如何是好!”

“圣天子已驾幸骊山行宫,不如朝廷也迁往西京去吧!”

“是啊,宜迁往西京!”

朝廷大臣们这样议论,惶恐至极。

私下里又有人交头接耳密语:“迁往西京又有何用?如今之势,皇朝注定要亡啊!”

也难怪他们惶恐,不但中路军,义军联盟的另两路大军也进展迅猛。

东路军拿下宋州,包围汴州。

西路军拿下邓州,包围南阳。

那两路大军更加人多势众,除了主力包围汴州和南阳之外,还分兵从东面和南面略取中原各地。

三路大军犹如三股洪流,眼看就要把大齐皇朝这座大厦冲垮了。

朝廷方面犹如热锅上的一窝蚂蚁,执掌朝政的大儒们平日里高谈阔论很行,这时候要拿出一个对策来却不行了。

没有人能出一个可行的主意挽回局面,全都私下里自顾寻思要逃去什么地方躲藏避祸。

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在打主意要顺应时势明哲保身,看看义军有谁具备新天子之相,就要投奔过去以顺天意人心,做新天子的朝臣。

义军方面,随着形势迅猛展,一些人的自信也就迅猛膨胀,要争当皇帝的野心也就不再掩饰,暴露无遗。

先是河东义军的领,“河东狮王”

武并州,在妻子“河东柳娘”

柳月嫦的推动下,率先称帝,国号大晋。

派人通告各家义军领,要各家义军领都顺应他,便可得到分封王侯将相,做大晋皇朝的开国功臣;否则如果不识时务,要对抗他,后果自负!

河北义军的领,“河北贤王”

卢元龙得知武并州称帝,要建立大晋皇朝,先不服,也举行了个仪式自封皇帝,国号大赵。

也派人通告各家义军领,敦促各家义军领支持自己,必有厚报。

这下子义军之中冒出大晋、大赵两个皇帝,要建立各自的皇朝。

可是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岂不是明摆着要决裂相争?

这时候大齐皇朝还没推翻,京师还没拿下,朝廷掌握的军队虽然在这次义军大潮之中遭受沉重打击,可是各家军阀还手握雄兵受损无多。

义军要说成功还为时尚早。

这时候就决裂,岂是明智之举?

促使武并州先称帝的其妻柳月嫦,其考虑是觉得自家实力已经够强了,先当皇帝就可以吸引更多豪杰加入,也可以吸纳旧皇朝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