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灭了辽国,大宋可能阻其兵锋?”
闻焕章仔细琢磨片刻,苦笑着回道,“是可着相了,诚如使君所言,若真有那么一日,以大宋君臣的德行,怕是只会割地求和。”
“割地求和?那也得金国答应才是,换了我是金主,既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灭了大宋国祚,又何必看重那三瓜两枣?”
穆栩忍不住讥讽了几句,等完之后,他勐然意识到,不知不觉之间,话题已然歪了,当即就道,
“瞧我,着着竟到了这里,咱们还是正事要紧,我今日请三位先生前来,是想和你们商议一下,治下官制改革之事。”
三人皆是一愣,许贯忠当先发问道,“使君是想稍作调整,还是想自下而上推倒彻底更改?”
穆栩想都没想的答道,“自然是全部推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制度。”
闻焕章立即出言劝道,“使君,依可之见,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先生的理由呢?”
“目下我等正与大宋合作,此时一动不如一静,若因官制改革之事,触动朝廷敏感神经,岂非得不偿失?”
穆栩起身在书房走了几圈,看到乐和一副欲言又止之色,便道,“乐兄弟有话但无妨,无需藏着掖着。”
乐和起身行了一礼,道,“敢问使君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此等想法?”
穆栩回道,“非是一时起意,而是我早有此等念头。想来尔等也能理解我的想法,实在是大宋这套官制太过复杂,不止下辖官员职权难分,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冗官、冗费等现象,使得朝廷做事效率极低。”
关于穆栩的这点,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宋子民,三人自是深有体会,不过乐和还是道,
“使君考虑的是长远之事,但闻先生的顾虑却是眼下之疾,不如折中处置,官制不改,只改动军制如何?”
穆栩思量一番,又与许贯忠、闻焕章交换了意见,最终决定采纳乐和的提议。
至于该如何改革,穆栩事先自是想过,官制他比较倾向于明朝,这个暂且按下不表。
还是先谈下军制,在将历代王朝对比一番,又剔除有色眼光,穆栩得出了一个极为意外的答桉,竟然是宋、清二朝的军制最为先进,只因它们实行的皆是募兵制。
实话,在初次得到这个结论时,穆栩还以为是哪里出了问题,急忙又重新做了比较,才发觉是他想差了,并非是宋、清二代的制度不行,而是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
先宋朝,宋朝的募兵制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为北宋提供了较好的兵源,另一方面限制了将领的军权,防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再次发生。
到了宋真宗以后,每逢遇到灾年,为了防止百姓造反,宋朝政府便大肆扩充军力。可募来的兵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泼皮无赖,他们训练松弛,无组织无纪律,战斗力很差,且对北宋的财政负担极重。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募兵制的初衷,再加上宋朝对武将的防备太过矫枉过正,经常用文臣统御武将,外行领导内行,其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最后果然自食恶果,在面对辽、金、元时败多胜少,最终灭亡。
再清朝,清朝的募兵制本来没有问题,但偏偏清朝的统治者乃异族出身,为了能更好的统治汉人,他们便将八旗制度凌驾于募兵制之上,对外征战使用八旗兵,对内镇压百姓使用绿营。
因而可以这样,清朝的募兵制天然就是畸形的,这般做的后果,往往是两头都不讨好。八旗军战力下滑时,绿营也不堪大用。
所以当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政府能依靠的,只有地方汉人组建的各种团练。到了近代,与外敌作战,更是屡战屡败,以至丧权辱国。
当然,募兵制在封建时代,也并不是完美无缺,这个制度的弊端在于,若没有一个很好的监察体系,比较容易出现吃空饷等行为,严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但不管怎么,相较于府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