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下旬,周兴然收到了陈建中的信。
林嘉琦看着正在拆信的周兴然,迟疑道:“该不会是他已经出事了吧?”
一月初,他们虽然忙着整治夏相旬他们,但是沪上市政大权被夺的消息被各地报纸争相报道,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呢?
当时周兴然还给陈建中打过电话,可惜并没有联系上陈建中。
自沪上起事,各地掀起了抢夺权力的一月风暴,局面越发不受控制,安稳已经成为过去式,青年们一开始的目标也发生改变,他们变成了炸药桶,不能碰,一碰就炸,以后向程洪英、夏相旬这样突临搜查的事情将变成常态。
周兴然拆信的动作顿了顿:“应该不太可能,建中的身份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沪上是第一个闹起来的,陈建中现在的情况….周兴然还真有些拿不准。
一目十行的读完信,周兴然嘴角微微勾起,又很快落下,皱起眉头,他将信递给林嘉琦,示意她看一看。
“建中现在没有工作,待在家里呢,但是也没有说让他停职,只说等等看,可能会被安排新的工作,就是不知道这个工作什么时候才能被安排下来。”
陈建中很重沪上领导重视,当初回到沪上,并没有进入机械相关单位工作,而是直接走的行政路线,由几个领导看着,顺畅的一路飞升。
林嘉琦看完信,也放下心来,她不像周兴然那么担心:“虽然以的身份一般不会出事,但是万一呢,现在的情况,谁又拿的准,他在家待着也好,至少不会沾惹是非。”
“而且怡宁不还在工作吗?不用担心。”
周兴然点点头,如林嘉琦所说,陈建中现在在家待着也算好事,一直不给安排新工作又怎么样,这伙人顶多嚣张到明年,陈建中的停滞期最长两年,两年之后,一旦领导权复位,肯定要优先解决陈建中的问题。
¥¥¥
1967年5月中旬,上次样车试验之后,他们一直在对试验产生的问题进行改进,现在终于改进完成。
因为上级领导强调工艺是试制的基础,设计是上层建筑,要求参与人员必须懂得工艺,主要也是为了更好的符合国情,不想过多依赖外国的零件。
就比如前桥,这时国外都采用模锻方式,但是国内可没有那么先进的机器,没有那么大的模锻机,周兴然提出来不如就分两段锻造前桥,然后在焊接起来。
这样既不用依赖国外零件,锻造工艺还简单,对以后的生产制造也友好。
齐正阳觉的这个办法不错,有齐正阳撑腰,即使周兴然是个籍籍无名的新人,但是提出的办法也得到了众人的重视,一经试验,发现他提出的办法简单实用,倒是都对他赞赏有加起来。
周兴然跟着齐正阳跑了不少地方,这些地方还都是优秀汽车工厂,每个汽车厂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因此周兴然也见识到了不少国内生产的轻型车零部件是什么样的,对它们的质量、生产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pc130上应用了大量的国内已生产出来的轻型车零部件和总成,里面少不了周兴然对齐正阳的“耳旁风”,这部分费用占了pc130生产成本的40%。
不但减少了试制的难度,等以后大规模生产也能节约不少成本。
毕竟上级想要的是一款经济适用的轻卡,便宜抗造才是上上之选。
pc130算是彻底设计完成,能够投入批量生产了。
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传了上去,然后接着来了两位领导来视察工作,试验pc130。
试验完成后,他们对结果很满意,对带来的人民日报和平城日报的记者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进行拍照,撰文了,最好加急一点,三天之内挑一个好位置发表出去。
在这张排有本行业顶尖人士的合照中,周兴然也幸运的露了脸。
拍完照周兴然很兴奋,pc130研究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是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