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提油的蝴蝶(1 / 2)

鉴宝无双 青木赤火 1332 字 1天前

何双友拿出来放到桌上的,是一个小把件,有个五六厘米长,立体圆雕。

雕的是一只蜷身卧着的猫,而猫身之上,还雕了一只蝴蝶。

猫蝶,取谐音“耄耋”

,寓意长寿富贵。

玉料是和田白玉,微微闪青灰,但是质地十分浑厚油润。

就和田玉来说,闪青或者闪灰的料子,往往密度和油性比较好,而越白的料子,越不容易有这么好的质地。

所以羊脂玉才珍贵。

因为羊脂玉不仅白,而且密度和油性也是一流的。

同时,羊脂玉的白,并不是单纯的高白,而是属于暖白的调子。

如今不少商家会拿着白度很高的青海料或者俄料大叫羊脂玉。

但是青海料一般比较“水”

,水的意思不仅仅是透,有时候高端青海料也不透,但浑厚感依然差着那么一回事儿。

俄料呢,看着密度不小,但是往往比较“生”

,哪怕是高端俄料,看着油润度也不错,但玩几年就知道了,很难玩出来。

而这“耄耋”

玉件,显然是和田籽料的品性。

当然,和田籽料也有很多垃圾货,但是好的和田籽料,一看便知。

同时,猫身上的那只蝴蝶,似乎是利用皮色巧雕,红黄带黑点,鲜明漂亮。

“那么多人有争议,我哪能吃得准?”

吴夺应道,“不过,见到好东西,我跟着开开眼,先谢谢何老师。”

何双友恬淡一笑,微微抬了抬下巴,“上手吧。”

吴夺点点头,拿了起来,先去看巧雕蝴蝶的皮色。

可是,细看之下,却发现这不像是天然的皮色。

看和田玉的真皮假皮,有两个最重要的点,一个是色根,一个是过渡色。

真正的皮色,是有色根的。

因为和田籽料的皮色,不是玉质,是历经千万年在河水和河床中碰撞、沉淀、侵染形成的,外物质“扎”

进玉质,必然会有色根,而不是浮于表面。

过渡色更好理解,历经漫长岁月天然形成的东西,不可能没有层次。

同时,皮色一定是在玉质最疏松的地方形成,很多光白籽,无皮色,就是因为玉质非常致密,很难侵染出皮色。

而这只“蝴蝶”

,比较浮,像是做上去的皮色。

这一点,吴夺不需要听,就凭他的和田玉底子,大致也能够判断。

“何老师,看这雕刻风格,应该是明代的东西。”

“没错。”

何双友点头。

“不过这皮色······而且明代的玉件,很少有留皮的。”

吴夺又道。

和田籽料的皮色,如今玩家都很喜欢很重视,但是古玉上面,留皮的确实不多;因为皮色一般会被视为“杂质”

,玩的是玉,那就要把“杂质”

去掉。

直到乾隆朝之后,留皮巧雕的东西才逐渐多了起来,不过也是就着有特点的皮色,根据需要进行巧雕。

现在呢,不管留皮好不好看,只要能留,就会尽量留。

因为皮色是籽料的证据,留皮色能卖好价钱啊。

同时,假皮色也越来越泛滥。

“这肯定不是真皮色。

这一点,我也能看出来。”

何双友接口道,“问题是新是老。”

吴夺微微一怔,继而进一步端详“蝴蝶”

,终于明白了,这是提油啊!

出现争议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不是“老提油”

提油,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很多玩家俗称“油炸鬼”

提油的方法,一般是用染料浸润玉器,然后用油炸或者火烧的办法,让玉器上出现想要的颜色。

这其中,有老提油一说,也叫古法提油,大致是宋代开始出现,天然染料,手法高明,颜色好看还不影响手感。

说白了,老提油和雕刻几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