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参加航展的大多都是专业人士,更多会关注飞机性能。
至于法国美女明星,给包子轩献花;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倒也没有人会特别在意。
看到h3-111飞机性能如此优越,当然要提前下单。
飞机不同于其他,客机更是如此。
下单之后,两、三年拿到货,都是快的。
不过对于四家工业实力强大的起来来说,产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英国工厂没有建好之前,会在麦道工厂生产。
麦道公司更多是对飞机进行组装,另外三家基本上可以提供飞机80的零部件。
加上其他配套工厂采购,可以说麦道本身生产的零部件,并不是很多。
三菱与黑云两家世界级数控机床企业,为其保驾护航。
因此只要是接到订单,客户拿到飞机速度,绝对不会比波音慢。
全日空航空的历史,可追溯到于1952年12月27日成立的私营日本直升机公司以及另一家区域航空公司。
最初的名称为“日本直升机公司”
。
1953年2月开始经营直升机业务,而于1953年12月15日开始经营来往大阪及东京的货运航线。
同线的客运服务则于1954年2月1日开始。
1955年公司的网络扩展,开办来往北九州及札幌的航线并引进道格拉斯dc-3型飞机投入服务。
1957年,日本直升机公司正式更改名称为“全日本空输”
。
1957年12月,全日空收购日本远东航空,市值提升至6亿日元。
全日空业务发展迅速,开发了日本主要城市之间的全面航线网络。
1972年11月全日空引入6架洛克希德l-1011客机,是其首款广体客机,并于1974年开始服务东京至冲绳的航线。
1978年全日空股票在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
1978年全日空机队引进波音747服务东京至札幌及福冈的航线;全日空亦于1983年引入了波音767服务四国航线。
至于日本另外一家重要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一度被视作“日本株式会社”
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
日本航空起源于1953年10月1日,当时是由日本政府立法成立的国有航空公司。
1954年,日本航空开办了第一条往美国的跨太平洋国际航线。
经过30年的扩展,日本航空现在已经基本民有化。
虽然两家航空公司竞争比较激烈,但是在国际上,两家企业还是非常团结。
而且也都十分清楚,政府不可能让一家企业独大。
有些竞争不可避免;此次采购飞机,完全可以联合起来。
至少可以选择同样配置,以及内部装饰。
最多涂装、以及内部座椅布料颜色上区分一下,可是能够节省不少。
航空公司生产任何产品,同一款式数量多,那么单机成本自然就能够降下来。
日本人正是看中这点,才一起过来。
而且这里边还有三菱的因素;毕竟支持国产方面,以及讨好岩崎家族上,一定要做到位。
时间回到试飞之前;全日空航空株式会社的社长岸田广倍,主动找到日本航空株式会社的社长小岛二郎。
对于岸田广倍的到来,小岛二郎当然明白什么意思。
毕竟之前通过三菱方面的介绍,两家已经基本掌握h3-111飞机性能,以及具体参数。
日本国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对日本国民免签的国家更是世界第一。
加上现在日本人非常豪横,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在开启买、买、买模式。
因此无论是外国人过来日本,还是日本人出国数量都非常多。
目前两家的机队,一直是超负荷运行。
这次过来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