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局面,有人在前线流血拼命,有人在后方安居租界,总得出点血,才说得过去。”
“给杜月笙发报,不,直接给他挂个电话,就说我戴雨农说的,前线有一支能打的精锐,是委座都挂念的尖刀,如今饿着肚子,缺饷少粮。”
“杜先生是上海滩的闻人,素有爱国之心,此番国难当头,正需杜先生这样的豪杰慷慨解囊,助我忠勇将士饱餐战饭,多杀倭寇”
说到这里,戴雨农停顿了一下,略一思索,继续说道:“至于数目嘛,就让他筹措法币十万,现洋五万,交由上海站转呈李团长。”
“另外,粮食,药品,被服,让他看着办,多多益善,告诉他,这是为党国效力,为委座分忧,前线六千将士都会记得他杜先生雪中送炭的义举。”
毛人风听得暗自吸气,处座这开口可比李学文要的狠多了,不仅现金翻倍,还额外索要大量物资。
“是,卑职这就去办,必定办得圆圆满满”毛人风应了下来后,躬身退出了办公室。
戴笠看着窗外,想象着杜月笙接到电话时的表情和李学文收到钱时的反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笔秋风,打得真是恰到好处,双方都很满意嘛。
十万法币,五万大洋,虽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对杜月笙这种上海叱咤风云多年的大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钱。
收到毛人风打来的电话后,杜月笙一口答应了下来。
杜月笙和戴雨农之间的关系斐然,在戴雨农还未起家时,俩人就认识,并且拜了把子,这些年之间一直维持着利益同盟的关系。
筹措一笔资金而已,对杜月笙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挂断电话后,杜月笙立即联系上海滩的各个头面人物和掌控关键资源的门生故旧,来了场支持抗战的募捐。
当场收了十多万的爱国捐,自己又添了一些,凑够戴雨农所需的钱后,立刻联系上海站的人,将钱送了过去。
发出电报后的第二天,李学文和萧平波俩人在指挥部里,正对着后勤送来的账本发愁时。
李学文的贴身警卫,刚收编来的洪拳传人陈二柱快速跑了进来。
“团座,驻地外来了个人,自称是调查统计二处上海站的总务科的科长,说要见您”
李学文和萧平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调查统计二处?戴雨农的人?这么快就有回音了?
“快请”李学文立刻说道,同时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军装。
很快,一个穿着深色长衫,头戴礼帽,看似商人模样的人,在陈二柱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李团长,卑职军统上海站总务科科长郑学礼。”来人摘下帽子,微微欠身,脸上带着商人般的圆滑笑容:“奉戴处长钧令,特为李团长解燃眉之急而来。”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