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翱吐出一口浊气,平复一番心情慢慢解释:“谁跟你说曹操自寻死路?进城不代表成功,宫城比外城坚固多了。”
赵甯刚瞪眼,魏翱突然抬起树枝挥舞,休要讲话!
别否认我看见你张嘴就是想讲话!
你个不用大脑思考的蠢货能不能别冲动,听贫道接着教你。
方才说过邺城还有郎中令和卫尉,两个衙门在军队的数量上比不过中尉,可是素质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两个衙门都对曹操忠心耿耿。
贫道一个一个说,先是名士和洽,老东西明哲保身遇事就躲,这一点正是曹操欣赏他的地方,图你的名声而已,有事躲起来不添乱正好。
接下来说袁涣,刘备对他有举荐之恩,按说袁涣该和韦诞一样忠诚于刘备。
曹操家里不乱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乱,现在有乱的机会不说推波助澜也该手舞足蹈。
错,大错特错,错的离谱带拐弯。
先问一句,天下英雄谁能取代曹操?换句话,刘备孙权包括刘珪刘琰,连杂七杂八都算上谁有机会君临邺城?没有吧,曹操一家独大,想有所展不靠曹操靠谁?靠理想还是靠忠义?
韦氏出身三辅功业在陇西,陇西不在曹操控制下,韦诞不具备韦康的影响力,小角色想怎么折腾都有理。
忠于故主不但没错还能涨声望,实在挺不住投降新主子也不会受难为,韦诞有什么理由不去忠于刘备呢?
袁术、袁绍先后灭亡,袁买能活着就不错了,袁耀在孙权手下苟延残喘,当下汝南袁氏复兴的希望全在袁涣。
袁氏剩下的家底不多,全在曹操控制下的汝南,袁涣不蠢更不糊涂,郎中令前途光明,能让他更进一步复兴袁氏的只有曹操。
王修处境相似,他早已实现阶层跃迁,想要王氏百年不倒缺的唯有底蕴,家族底蕴争不来抢不到,唯一出路就是留在中央慢慢熬。
曹操活着他能替儿子运作高,曹操灭亡谁认识他王叔治是谁呀!
你还别不信,朝西看看同样境遇的张既。
可以说张既哪天没了,儿子最多当个县长,张家就算打回原形,后辈再想达到张既现在的局面就得看运气。
谁叫暴户没有根基,留在在外面执行任务,不能回中央打点运作就是这个下场。
程昱的情况更直接,谁都不待见他,身上早已打上曹氏烙印,除了依靠曹操没有选择。
老家伙这辈子算走到顶,程氏也没有壮大的机会,所挂所念就是给儿子留个好位置。
谁动曹操他就跟谁拼命,他的忠诚不限于曹操,还包括继承人,因为儿子只能依靠曹家。
有这三人铁了心保护宫城,别说司马朗带着郡国兵,就算加上邺城驻防军也打不下。
再说邺城驻防军不是傻子,真心跟着造反的不会有多少人。
最多守两天,兴许半天时间野战军就能赶到平叛,你说曹操会害怕吗?
讲过袁涣就不难理解陈群的立场,他也是刘备的门生,他比袁涣更聪明早就看穿一切,拒绝和颍川往来,也不刻意接近司马氏。
所以有异常监察部门会第一时间预警,司马朗没集合完军队野战军就会杀到。
曹操放心给杨俊兵权,杨俊顾全大局就不该接,这一接等于将司马氏架逼到墙角。
也可以说杨俊是故意这样做,他不会死抱着司马家不放,选择曹操就是给今后铺路。
忠诚的道理方才讲过,曹操的大腿比司马家粗多了,杨俊做了最适合自身的选择。
和杨俊一样其他士族也会做出同样选择,这与人的感情无关,想生存和展就必须这样做。
现在司马朗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和造反与否没有关系,明摆着就是要弄死你,用刀架在脖子上,随时随地割破喉咙。
别埋怨我不给你机会,就看你中用不中用。
很遗憾,司马氏真的不中用。
躲在暗中的坏处显现,他家没有足够的私人武装力量,依靠的军阀盟友距离太远。
所有人都看的明白,危机时刻没有傻子挺司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