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很多此类才俊,曹真、朱然、张飞、马、韩遂等等都在其列。
最后是猛将,战绩突出带兵能力堪忧。
简而言之,这个群体主要靠个人能力奋战,不具备起码的规划水准,不足以独当一面。
乱世初期创业都不高,杂兵靠的是士气,这时候正是猛将表现的舞台。
等到中后期,阵营完成军队职业化和装备正规化,战场上比的是指挥能力,配合密切度。
猛将打个埋伏,搞次突袭也许能成功,正规对战单独凭个人能力就吃不开了。
这个层级的代表人物就是张辽,说句实话不带怄气的,单论带兵赵云不如张辽。
这个级别也可以称为名将,可惜的是,刘琰嫡系普遍达不到这个标准,杨秋等宿将就成了中流砥柱。
杨秋也有局限性,先一点他指挥不动刘琰的嫡系人马,包括大弓手和宇文部骑兵。
这些人算是一手带出来的嫡系,将领不是原从就是义子,刘琰主动往外送都没人敢接。
赵甯能接手一来是刘琰亲自认命,二来他堂兄的身份摆在那里,普回得叫一声伯父,你杨秋算什么人?不敢明着作对,阳奉阴违肯定少不了。
最后还得靠徐庶换回赵甯,徐庶虽然算新人,不过大家都看得出刘琰很看重他,而且他确实有真才实学,军政两手抓两手还都硬。
阵营中徐庶的身份和杨秋等同,居中调节方方面面都能妥善解决。
徐庶离开很多事情没人商量,抬手轻拂丝始终想不明白问题关键,恰好听到身后在小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