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纪、韦晃、吉平都是关中人,他们在中央既是保皇派的基石,也是关中人的耳目。
这三个人一死,关中人失去朝廷中唯一信任的关系,同时也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人人自危之时武力对抗就成为最后的选择。
三家在关中的亲族也是保皇派一员,和同为保皇派的其他家族共同占据高陵县,逢此变故不用多想,造反是时间早晚的事。
韦晃是韦康的亲戚,韦康怎么想还不清楚,华阴县令韦诞已经动员兵力固守城池,不允许夏侯惇进入弘农。
马从陇西返回汉阳郡,驻扎在距离冀城以西五十里的落门聚。
马在陇西羌氐人中的号召力很高,杨腾,杨仆、雷定、阿贵等领都愿意和马结盟。
只要军粮不缺,用不多久马能集合过一万人。
对此身在冀城的韦康全当没看见,据说还送给马不少粮草。
落门聚紧邻渭河谷地,大军顺顺流而下进入关中平原作战的后勤压力很小。
事情再明显不过,韦康打算借马给夏侯惇制造压力,自己藏在后面观察形势。
单独一个马造成的压力已经不小,韩遂又不知从哪里跳出来。
此时他坐镇略阳县,背靠长离羌部落,满血复活不说还派兵占领陇关要塞。
马从渭河谷地进攻关中,他很有可能出陇关和马呈南北呼应之势。
马有韦康接济,韩遂也不是孤军作战,支援他后勤的人不是段煨不是皇甫郦,恰恰是维护中央的张昶。
这件事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张昶效忠的是皇权是朝廷,不是曹操,皇后之死令张昶转变立场,彻底成为反曹的坚定支持者。
段煨要的是环境稳定,以便消化梁国这份大餐,他可不想现在就反曹。
张昶果断选择和皇甫郦同一战线,段煨成了孤家寡人。
至此集团内部出现新的变化,一方是名正言顺的地方牧梁国掌权者,另一方兵力具备优势,双方不能轻易翻脸,也不敢完全相信对面。
乱的还不止西面,金祎呆在武关一直老老实实,听闻皇后事件突然狂性大,疯了一样攻击商县。
亲冒矢石连续几次登上城头,县令顶不住趁夜逃离总算保住一条性命。
打完商县还不算完,这小子带着两三千人又在打上洛县。
关中风云突变,最着急的不是曹操而是夏侯惇,原本打算灭掉马,或者进入弘农逼迫唐翔就范,也算为曹操称公献上一份大礼。
现在马活蹦乱跳,弘农一时间也过不去,紧挨着长安的高陵县又必然造反。
夏侯渊率兵驻屯在陈仓,应对局面的重担落在身处长安的夏侯惇和赵俨两人身上。
一个是司隶校尉一个都督关中军事,两人都认为武力镇压是唯一途径。
大方向虽然一致,不过对于细节处理却爆分歧,各有见解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夏侯惇主张稳妥,韦诞自保有余攻击不足,弘农交给贾逵就行,咱们不去管他。
派使者稳住段煨,只求让他短暂犹豫;派偏师支援上洛县,不求击败金祎能稳住防线就行;重点优先拔掉高陵这颗大钉子。
眼前最大的敌人是保皇派,他们遍及整个关中,各家坞堡加一起足有上百座,一个一个打三年五载都不能结束。
眼下保皇派集中在高陵,高陵距离长安非常近,趁着刘琰还没到正是消灭的大好时机。
夏侯渊则留在陈仓一线严防死守,等三辅大后方稳定后再打陇西。
同时他还可以作为预备兵力,万一咱们顶不住刘琰,夏侯渊也可以就近支援。
总之,夏侯惇意图平定三辅,稳固后方立于不败之地。
赵俨同意不打韦诞,稳住段煨同样可行,至于金祎两人的意见也一致。
分歧出在高陵怎么打和夏侯渊兵团的作用上。
先一点,正如夏侯惇所说不能让保皇派分散,因此高陵不但该打,还要马上打。
然而高陵粮草充足满城精锐部曲,短时间很难打下来。
因此打高陵能快就快,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