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仅需要皇帝点头,公文在尚书台走个形式就可以,不需要审核盖章。
在东汉亲王国中,如果有太傅那么则由太傅兼任国相,国相管民政,中尉管军队,郎中令管理卫士,以下诸如车仆、大夫、谒者、礼乐、医工等部门和中央相差不大。
亲王国职务不比地方官油水少,很多人趋之若鹜。
过去赵彦给刘琬要官,金钱开路打通宗正寺的关系,顺带刘琰也成了宗正寺的常客。
刘琰对宗正寺熟门熟路,没少通过宗正寺卖官鬻爵,很容易猜到段煨当官的过程。
皇帝在朝会上提一嘴想给梁国换换人,荀彧这个“忠臣”
大概率连是谁都不问就会点头,之后在尚书台走个形式出去,行文的封条都未必拆开。
认命段煨算宗正寺职权范围之内,蒙混过关好解释,刘琰想不通的是,赵甯以秉忠将军的身份担任公主家令这件事。
正常来讲千石侯爵可以象征性的拥有家令,但只是管家一类的职务。
长公主府邸的家令才能兼职任官职,一般在出嫁后授予亲族长辈。
刘琰不是长公主,连公主的门都摸不到,赵甯以将军位担任家令明显逾越。
别看秉忠将军是个不起眼的杂号,那也是国家级荣誉称号,认命将军需要至少班亚九卿的级别推举,皇帝认可后下圣旨,太尉过头遍筛子,御史中丞过第二遍。
政审没问题轮到尚书台审核盖章,在大朝会讨论通过,最后交给太常寺登记造册,到这才可以说正式授予。
曹操任命将军也要走这个流程,当然丞相开口必然能通过。
当前三公被曹操取缔没有太尉过头遍筛子,御史中丞这一关怎么过去的?尚书台没反对,大朝会上也没人反对?赵甯在朝廷里没有关系,那么谁是推荐人?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造假,是整个朝堂一起搞事情。
史路轻捻胡须若有所思:“授予一个家令还算勉强,大不了说行文誊抄错误,给您增禄五百石公主家令改侯爵家令,可是为什么要拜将军位?这说不通啊?”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刘琰也闹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弯弯绕。
刘琰手里的军队其实不少,宇文部骑兵、曹性大弓手,河东一帮杂七杂八都算上也有马步七八千人。
让赵甯管的就是这些嫡系军队,第一步上书表奏赵甯担任议郎用以提高身份,第二步也是想求个将军位名正言顺带兵。
赵甯这个将军有名义上的统兵权,手下有多少军队全看任命多少个别部司马。
他不会管兵也不用他管兵,当着外人面赵甯腰杆直就足够。
至于其他军队刘琰不敢想,也没能力去想。
梁国实控地区有三处,内地王府十几个卫士从没打过仗,帮工干活是把好手,让他们对付盗贼腿肚子都哆嗦。
属国军队倒是多,自从呼延氏掌握大权刘靖想调动都未必痛快,刘琰有心思掌握得先问呼延氏愿意不愿意;属国还有琢磨空间,雍州段煨想都不要想,身为梁国中尉人家连属国兵权都惦记,不会平白无故听别人调遣。
所以说还是该走朝臣授将军位这条路,即便走不通也不该授予公主家令,这样反而让赵甯身份尴尬,里外说不通。
“未必是多此一举。”
徐庶大步走进来端起水壶牛饮,几大口下肚晃晃空水壶再次开口:“某判断当是陛下一力成全。”
刘琰将自己的杯子递过去:“元直的意思是说跳过亲王国?”
徐庶没敢接刘琰的水杯,深施一礼后微笑点头:“公主家令仅为仆长,拜秉忠将军后方有资格行军令职权。”
“赵秉忠确实担任过中护军,可是亲王没有任何理由任命中护军,再说这和授予公主家令有什么相干?”
史路没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
中护军的历史由来已久,陈平就担任过类似职务。
他不是将军号也不是官名,是个总领全军的职务。
赤壁之战前一年曹操将军队职务细分,中护军韩浩和中领军史涣正式成为军队最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