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二(3 / 3)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2242 字 5天前

贤令》散文,优质者推《论吏士行能》令,此篇直言不讳:“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全文不长但充英雄意气,有战功有才干就应该破格提拔,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就撞墙——死切!

而当下这一篇《求贤令》感官完全不同,表面上看说的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是仔细研究不难现内全是另一番样子。

第一篇“求贤”

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孤高,明里暗里好言安抚士族。

文章先自我检讨:世间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上位者不去寻找,之后开始借用人物梳理高门和寒门的关系。

文章一共出现四个人物,孟公绰当其冲,此人出身晋国世卿,封地比腾国和薛国还广大,可以说是高门望族的代表人物。

曹操对他的品行表示肯定,进而说出“老则优不可为腾薛大夫”

,意思是说孟公绰应当身居高位,做小国的家臣不合适。

这等于承认高门望族在道德领域的绝对权威,认可高门把持国家的顶层架构。

接下来说到姜子牙出身底层,管仲品行不高收受贿赂,陈平“背嫂受金”

名声坏,这三个人有污点但不能说他们没本事。

本来单独说没什么关系,问题就出在四个人写在一起,还将孟公绰放在第一位。

这样讲话就有些不好听,言外之意是虽然寒门品德低劣,但看在有能力的份上,请德高尚的高门让渡一些权利,不用让太多,因为寒门只配做小国大夫。

第二篇“取士勿废偏短”

则是对过去唯才是举政策的辩解。

开头直接一句“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拿出辩证关系讲道理,讲完道理就该摆事实。

同样借人物说事,拿道德有缺的陈平和不守信用的苏秦举例子,解释有缺点但有才能的人不能废弃不用,起码能避免政府缺少专业人才而办事不利。

话说的挺委婉,不是故意用寒门和高门搞对抗,寒门就和工具一样,好坏暂且不论,方便使用比闲置要强嘛。

这里插一句嘴,寒门衰弱是不争的事实,曹氏为维护统治权必须回头和高门重新拉手,但在高门达成合作之前,曹氏又不可能彻底放弃寒门。

所以说曹操先在态度上有所让步,拉一踩一两面搞平衡。

到这里还算勉强可以接受,可看到最后一篇“举贤勿拘品行”

就是赤裸裸的骂人了。

不光天下士族难以认可,寒门也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泛恶心。

和之前一样,“举贤勿拘品行”

依旧借用人物讲故事。

商代的伊尹和傅说都出身“贱人”

,管仲是个“贼”

,萧何曹参原本是小吏,韩信陈平身背骂名,吴起杀妻还不孝;这几个人别看品行差劲,但都是成就王业声誉千载的人物。

因为这个原因,我曹操才提拔有本领有才能的微末小吏作将领或者郡守,如果还有不仁不孝但能治理国家、擅长作战的人还没被现,那么就请不拘一格推荐给我。

hai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