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关山凌旦开 四(2 / 3)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1796 字 5天前

/p>

你问理由只会死不瞑目,因为幽州人不讲理由只论拳头大小,草原没有和平共处,想避免被屠杀只有成为幽州人一条出路。

一帮幽州人跑我这里要钱就直说,说来做客糊弄鬼吗?蓝眼睛怎么了?蓝眼睛多了,你说是孝阳侯我就信吗?一身破烂满脸脏兮兮,除了能看出来是个妇人,说话豪横之外没有一点侯爵的样子!

窦宾实在拿不准来的是真是假,不管说什么死活不给开门。

刘琰一拍脑门后悔没提前派人来说一声,不过事到临头自有计较,一句“意辛山南大青盐”

就让莫鹿回使者震惊不已。

没多久窦宾亲自出来迎接:“昨天还是稚嫩的雏儿,今天就是展翅的雄鹰啦,过去低头追着喂奶现在得仰头敬酒啦。”

这样的开场白还是第一次碰到,刘琰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窦宾也没指望刘琰接话,他现在还处在懵阶段。

刘琰的到访太意外无法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先迎接进部落好好招待,总之有事到时再说。

刘琰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总算恢复往日风采,莫鹿回的汉人很多,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和北三州几乎一样。

城寨内部作坊林立,不少商贾在采买偶尔能听到讨价还价。

窦宾虽然是酋长,实际上不怎么管民众事生活上的事,更像是工匠们雇佣的护卫。

草原部落几乎都采取合议制,以家族为单位有事商量着来,莫鹿回部稍微有些不一样,部落中真正管事的是一个类似行会的组织,牧民、商人、工匠、教书先生都有代表,窦宾代表牧民的利益因此有参与权。

窦宾不拿刘琰当外人热情邀请列席旁听,什么事就怕开会,一群人凑一起开始还能礼貌的各抒己见,说到利益问题哪怕丁点鸡毛蒜皮瞬间争执的面红耳赤。

刘琰搞不明白的是,包括窦宾在内,这帮人对开会非但不反感反倒乐此不疲。

坐一个时辰屁股生疼这帮人还不完事,刘琰不好意思提前离开,刚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眼皮就开始打架。

不知道过去多久迷迷糊糊听见吵架声,睁眼一看俩老头急赤白脸的撕扯,帽子都拽飞了。

就为了多采三千石青盐的小事儿,大厅里分成两拨人谁都说服不了谁,工匠只管生产愿意多采青盐,采的多工钱也多。

可青盐多了价格就会下跌,因此牧民和商人都不同意,路是他们跑钱却赚少了那可不行。

老头掐架没多激烈,更多的是相互不服斗嘴吐口水,吵到中午也没个章程,所有人一致决定就在大厅里吃饭,几个老头还打定主意不讨论出个结果不睡觉。

窦宾讪笑解释:“一向如此,你看我都习惯了,不吵还不舒服。”

刘琰打了个哈欠:“多大点儿事,看给你们愁的。”

“这事还小啊?上千户家庭几千口子人的利益,没比这还大的事儿了。”

临近的北三州不缺盐,凉州有井盐,并州有盐池,幽州有海盐,大青盐最大的客户是漠北牧民,人吃盐牛羊牲畜偶尔也要喂些盐。

莫鹿回商人送去大青盐换回牲畜,转身贩卖去内地赚取差价,这一来一回辛苦不说主要是费时间,可以说赚得都是辛苦钱。

“别说三千石,五千石都不够。”

刘琰认为窦宾早晚能反应过来,不如先一步卖个人情:“多出来的盐换牛,用牛拉羊毛回来,漠南羊毛都被垄断漠北人可有的是。”

漠南的西部鲜卑和南匈奴人做生意,东部鲜卑给刘珪吞了幽州人把持着当地贸易,中部鲜卑的贸易被莫氏包揽,莫家毛毡生意干的如火如荼,多少羊毛都不够人家收。

莫鹿回肯定不敢和他们争夺毛毡生意,争不过也没必要。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窦宾狠狠拍打脑门,漠南没了不是还有漠北嘛!

过去不愿意开展漠北商路是因为路途遥远,对比在漠南收购羊毛,去漠北时间成本增加利润相对就会减少。

然而事情都有两面,扩大商队规模可以抵消时间成本,羊毛收益不但能弥补青盐降价带来的损失还能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