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章 流民成了京城人了(1 / 3)

“当家的,你疯了,这才未时,收什么摊子啊。”

他浑家急道。

“快跟我去东安门,那边招掏粪工。

因为这活计埋汰,还累,给的工钱多。

一个月给五钱银子呢。

还有什么福利呢,一年一人,还四套叫什么劳动布做的衣服。

每个月还三十斤玉米面,一斤食盐呢。”

“啥,我没听错吧。”

他浑家不敢置信的说道。

“错不了,已经开始招人了,皇家的买卖,大家都往那里赶呢。”

王猪儿说道:“是定远侯夫人和皇后娘娘联合搞的买卖,不论男女只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可以去面试。

我打算去工程队应聘修厕所。

因为是工程活计,一个月给六钱五分银子。

你去做掏粪工,赶驴车拉大粪,一个月给五钱银子。”

“每人每月还有三十斤玉米面,掺和些野菜,一家人的嚼谷儿可以就够了。

钱都能攒下了。

每年的四套工作服,第二年可以给爹娘和娃儿穿呢。

这又是一笔大钱啊。

这种好事,还不赶紧去。

再晚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了。”

他浑家被他拉着,浑浑噩噩的跟着向东安门跑。

“告诉你,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上面说了,这是皇家的买卖。

干三年以上,给在宛平县落户口呢。

咱们要是能在京城内城落户,可就变成了京城人了。

也能办理粮本了。”

王猪儿兴奋的憧憬道。

“啥,户籍能落在宛平城,咱们要是在京城落户了。

也能去市买一文钱三斤的玉米了。

每月还有平价的肥猪肉和豆油啥的,每年还有一人三尺五的平价布票。”

他浑家几乎欢喜的魔障了,嘴里喃喃的说道。

“这都有可能,所以咱们要赶紧去,别去晚了,人招够了。”

老舍先生的《茶馆》里有句台词,“要不怎说呢,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京城啊。”

自古以来,京城的户籍难得。

这可不是普通的户口本,里面有各种福利。

说个最简单的,这里的羊肉都内蒙的,一点都不膻。

历朝历代,供应帝都的,都是全国最好的物资。

如今,这个京城里,有户籍的只有一百五十万人。

这些人三分之一是军户,主要是京营及其的家属组成的。

京营账面上有四十多万士兵,实际上有多少人一直是个玄学问题。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官员和家属、勋贵、太监等。

剩下的三分之一人,是为这两类人服务的。

这些人总得有些辅助人员啊。

杨凡来明末后,给百姓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京城。

那就是按照户籍办理粮本。

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

粮本上有大米、小米、玉米、面粉、大豆五种粮票。

都是像邮票一样,带锯齿的,可以撕下来。

卖粮食不仅要钱,数量上要靠各种票。

粮本按照月份,每月都有固定的配额。

一张票,可以为家里在户籍上的每一口人,买特价和平价、优惠价等不等粮食若干。

尤其是,每人一个月可以买肥猪肉二两,植物油二两、咸鱼半斤。

最让人羡慕。

粮食上,大米是陈米,每人一个月半斤,小米一斤、面粉各一斤。

大豆一斤半。

之所以提供大豆,是因为人不吃肉,也必须有植物蛋白供应。

大豆可以炒熟了当零食吃。

补充植物蛋白。

也可以用来换豆油,换豆腐。

粮本对京城的底层百姓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人凭粮票可以买三十斤玉米面。

一文钱三斤。

这个已经卖了三年多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