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章 文献回国一(1 / 2)

皇帝要大规模修书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轰动了十三省所有读书人。

这可是盛事啊,好几辈子人都不一定能赶上一回。

同时,皇帝让大家献书的事情也明旨下各地。

更是引起了舆论风潮。

其实献书这事有一定风险。

就怕有些内容惹出事端来。

大明从永乐之后快三百年了,积累了无数人的着述。

这些作品不乏很多狂生、狂徒之作,言语上,忘了避讳的,大不敬的,泄露宫廷隐私的、诽谤命官的……。

总之问题很多。

可是,圣旨之下不敢不从。

这就让很多人睡不着觉了。

甚至有连夜烧书的。

幸好杨凡早就预料到这些,让崇祯同时了一道旨意,不以言论入罪。

这才让大家把心放下,安心献书。

一时间各地省城和府城都成立了《大明图书文献集成》编纂分司、分处。

先由各省巡抚牵头、学政领衔主管,收集图书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收存。

对不同版本进行甄别。

评估价值等。

同时省城和府城,设立抄书馆,剔除重复内容,对图书进行抄录。

原书抄录后返还给主人。

并由省城的兴禾钱庄支付银币报酬,或者选择兴禾商社的物质补偿。

并承诺,如果印刷出版,还会赠送给原主人,不少于五套的印刷本。

这些消息一传出来,顿时极大地增加了献书和抄书的积极性。

但是,绝大部分图书都是流行书籍,例如论语、孟子之类的是不会选中的。

只有新现的书,或者历史上传下来的孤本、善本、宋版书等才会选中。

但即使没有选中,也会赠送印刷本的大明字典作为奖励。

这种字典是杨凡搞的,使用了后世的汉语拼音。

收录了大明常用字五千字。

是非常好的工具书。

可以自学不认识的字和词。

推出后很受大明读书人欢迎。

字典只有后世的手机大小,一个砖头的厚度。

牛皮烫金的封面。

用的是坚硬耐久的纸。

是广受欢迎的工具书。

河间府通往京城的官道上,几十个读书人正背着行囊往京城赶呢。

“何兄,你说这待遇可是真的吗。”

一个秀才装束的人,有些担心的问一个同样秀才装束的人。

他是借了钱才凑足路费的。

“赵兄,这件事听说定远侯牵头的,估计不会假吧。

杨家豪富,犯不着消遣我们这些穷书生。

抄写一册书给一枚银币应该是真的。”

“听说食宿还免费呢。

一日三餐,午餐有肥猪肉做的土豆红烧肉,吃白米饭,饭菜管饱,自取饭菜,能吃多少打多少,只是不许浪费。”

另一个秀才说道。

这些秀才都是河间府和永平府的,秀才虽然经常被称作穷秀才,但是他们事实上是士的最底层。

他们是有很多特权的。

远不是贫民百姓能比的。

秀才可以免除户内二丁差役,并且贫苦的秀才家庭可以申请免除赋税。

秀才可以使唤奴婢,这是普通百姓所不能享受的权利。

秀才即使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虽然后来这条律令没有执行,但秀才在法律上仍然享有优待,如不能用刑等。

秀才可以和宗族讲尊卑礼法,见到百姓不需要打招呼,而百姓必须按见官礼对待秀才。

秀才可以穿着体面的服装出行,受到乡邻的敬重和官府的优待。

甚至佩剑游历天下。

明朝秀才享有稳定的收入,如廪粮和学田的收入,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秀才分两种,其中一种是领工资的。

叫做廪膳生员。

这种秀才有人数限制。

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