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君子六艺,何惧骑射(1 / 3)

“学生裴宽,生於乡野,长於陇亩。见秋风起,思及家中父母或正忙於收割,心有所感,作了一首《秋收谣》,言语粗陋,让诸位见笑了。”

“秋风过田垄,谷穗压弯枝。

老父挥镰急,阿母拾穗迟。

汗滴禾下土,但求腹中实。

莫道农家苦,丰年足可期。”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宏大的意境,只是白描一般,写出了农家最朴素的愿望。秋风虽冷,却吹熟了田里的稻穀,能让家人吃上一碗饱饭。

质朴,却动人。

不少同样出身寒门的官员,听得眼眶微湿,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艰辛。

皇帝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柔和了许多。他能从这首诗里,听到最真实的民声。

这时,又有大臣起身,高声说道:“陛下,进士们的佳作我等已经欣赏。柳相乃我大乾文宗,三十年前的状元郎,不知今日,可否也让我等一睹柳相的风采”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满堂附和。

“是啊!请柳相赐下佳作!”

“我等久慕柳相文采,今日定要一饱耳福!”

柳越笑著摆了摆手,推辞道:“老夫老矣,才思枯竭,如何能与这些青年才俊相比莫要献丑,莫要献丑。”

他嘴上推辞,脸上却是一副“却之不恭”的模样。

在眾人再三的请求下,柳越终於不再客气。

只见他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波光粼粼的湖面,稍作沉吟,便开口吟诵。

他作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七言长歌,题为《秋日登高怀古》:

“我登高台望八荒,秋气苍茫满大荒。

长江东流去不息,青山北望接上苍。

忆昔前朝倾颓日,烽火连天遍地伤。

太祖龙兴起布衣,一扫六合定万方。

三百年来沐皇恩,海晏河清国运昌。

然则盛世亦有忧,蠹虫潜藏在庙堂。

北虏窥伺叩边关,南倭侵扰泛海疆。

我有忧思向谁诉唯对秋风话衷肠。

为臣当效伊与周,辅佐圣君正朝纲。

荡涤污浊清玉宇,再造乾坤日月光!

待到四海皆平定,解甲归田亦何妨”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这首长歌,从秋日登高望远起笔,怀古思今,写到大乾开国之不易,又点出当今朝堂內忧外患的隱忧,最后落脚於自己“愿效伊尹、周公,辅佐君王,安定社令”的宰相抱负。

整首诗气势磅礴,用典精当,意境深远,无论是格局、气魄还是文采,都远超之前所有的作品。

那股子身为当朝宰相,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胸襟,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一吟罢,满堂喝彩!

“好诗!好诗啊!”

“气势磅礴,胸怀天下!不愧是柳相!”

“『为臣当效伊与周,辅佐圣君正朝纲』,柳相之志,我等拜服!”

这一次,就连秦元等武將,也不得不承认,柳越这首诗,確实写得极好。只是心中腹誹,这內部最大的“蠹虫”可不就是你吗贼喊捉贼这是!

所有人都心悦诚服,认为此诗,当为今夜第一。

连皇帝萧景贞都笑著夸讚道:“柳爱卿宝刀未老,文採风流,不减当年啊!此诗,当为今日之冠!”

柳越抚著长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所有人都以为大局已定,今夜的诗会就此落下帷幕之时,柳越的目光却缓缓转向了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的陈锋。

“陈状元,”他微笑著开口,“陈状元珠玉在前,已有《登高》那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千古绝唱,不知今日面对这秋日之题,可有新的佳作,让我等再饱耳福老夫可是期待得很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