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不仁不义之事!”
“定当时时自省,绝不敢有负叔叔期望!”
朱六九在一旁听着,丝毫没有听出朱元璋话语中的深意。
反而为自己儿子这番“得体”的回答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他笑着对朱元璋说。
“重八,这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咱桓儿为人最是平和,对咱也孝顺,对乡邻也客气,绝不会干出那些丧良心的事!”
“咱可以打包票!”
朱元璋看着朱六九那全然信任,毫无杂质的笑容。
又看向朱桓那副恭敬诚恳,无可挑剔的姿态,胸腔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堵住,又闷又痛。
他强行扯动嘴角,脸上挤出的笑容显得无比僵硬和苦涩,仿佛咽下了一枚黄莲。
“好……好……如此,咱……咱也就放心了。”
他的声音有些发哑,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沉重。
他猛地端起面前的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那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心底那股翻涌的寒意与痛楚。
“吃饭,吃饭!”
他放下酒杯,拿起筷子,声音提高了些许,试图打破这瞬间凝滞的气氛。
但那双握着筷子的手,指节却微微泛青。
而一旁。
朱标脸上也一直维持着温和的笑意。
但他那颗七窍玲珑的心,却早已掀起了波澜。
他坐在下首,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过谈笑风生的父皇,淳朴憨厚的朱六九,以及那位举止谦恭,言谈得体的堂兄朱桓。
父皇那句:“千万不能做违法乱纪之事,否则害的不单单是你自己,更是咱朱家的大明朝啊!”
如同一声惊雷,在他耳边反复回响……
以他对父皇的了解。
这绝不仅仅是寻常的告诫。
那语重心长背后压抑的沉重,那看似随意扫过朱桓的目光深处隐藏的锐利和痛心。
都让朱标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朱桓。
此人面容白净,应对得体。
一举一动都合乎礼仪。
甚至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清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