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父辈足迹(3 / 5)

sp;  等到对神圣罗马帝国取胜之后,刚好可以用大量战俘来挖掘运河,这不是一举两得嘛!

    现在运河的收益可是仅次于采油与挖矿,领先于纺织、贩运战马与人口。

    随着东西方世界的人口越来越多,海运贸易额也必将越来越高。

    届时运河的盈利状况,将完全取决于运河的同行能力。

    最重要的是,不论西方世界还是东方世界,想走捷径的话,只有这一条路。

    北冰洋航线就别惦记了,在两百年后的夏季都没法摸索出一条绝对安全的航线。

    一切的前提是得在战场上取胜,不然这经济实惠型的计划还是扯犊子……

    朱慈烺没法向南线增兵,好在易卜拉辛可以内部挖潜。

    目标就是之前投靠自己,寻求庇护的鞑靼人,也就是清军。

    在归降奥斯曼帝国之后,一大一小两个皇帝只能自降头衔,自称清王,其实就是部落酋长。

    易卜拉辛也很大度,同意他们称王,可以不受干扰地自行管理各自的部落,对外宣称是两清部落。

    当初东清王为胤禛,西清王为弘皙。

    如今距离那场战争过去了近三十年,早已物是人非。

    东清王的头衔已经被因真的儿子弘历继承,西清王倒还是弘皙,不过也上了岁数。

    曾经雄踞东欧的清帝国拥有高达两千万人口,然而在明帝国的重击之下,帝国崩塌后,所辖人口便急剧缩水了。

    经过多年的恢复,直至现在,清酋长国的人口也只有约七百万而已,仅为当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若是加上周边的汉部落、哥萨克部落、罗刹部落,总人口倒是接近一千五百万。

    然而这些曾经为大清帝国服务的奴才们,在抱了新主子的大腿之后,便再也不愿意回头了。

    那些没能参加第一次讨伐神圣罗马帝国的部落,此番便纷纷请战,易卜拉辛也就顺水推舟了。

    清部落出兵四十万,皆为骑兵。

    汉部落出兵三十万,为步兵和炮兵。

    哥萨克部落出兵十万,皆为骑兵。

    罗刹部落出兵十万,皆为步兵。

    四大部落武装合计出兵九十万,其中骑兵为五十万,长途奔袭能力可见一斑。

    这也帮易卜拉辛解决了进攻神圣罗马帝国兵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不需要花多少钱。

    好处不能不给,不然就没法激励这些部落士兵了。

    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室成员、将领、特殊人物或财物之外,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